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杨柳》
《折杨柳》全文
唐 / 崔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

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0)
注释
风光:春天的景色。
三边:古代对边疆地区的泛称。
戍:守卫边疆。
妾:古代女子自称,表示谦卑。
杨柳:象征离别和思念。
音信断:没有消息或联系。
阳关:古代边关名,常用来指代离别之地。
翻译
二月的风光渐渐明媚,边疆守卫却未能归还。
青春年华我独自珍爱,只为你在杨柳下攀折相赠。
飘落的柳絮沾满衣袖,低垂的柳条轻拂发髻。
怎能忍受音讯全无,只能泪流满面遥望阳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二月时节,对远方戍边的丈夫充满思念之情。"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表达了季节的转换和丈夫依旧未归的孤独感。"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则透露出女子珍视自己的青春,同时通过折取杨柳来寄托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这一句不仅描写了杨柳的姿态,更通过细腻的动作传达了女子细致入微的情感。最后两句"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则表达了女子对远方音信的渴望与失望,以及面对着阳关(古代边塞的一个地名)时所流下的泪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感情与大自然相结合,使得这份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远和凄凉。

作者介绍

崔湜
朝代:唐   字:澄澜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生辰:shí)(671年-713年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猜你喜欢

鹊桥仙·教来歌舞

教来歌舞,接成桃李。
尽是使君指似。
如今装就满城春,忍便拥、双旌归去。
莺心巧啭,花心争吐。
无计可留君住。
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0)

寄题颍昌王氏巽亭二首

危槛跨层城,凭高俗虑醒。
鹏飞适莽苍,鸿去上青冥。
隐地临箕岭,贤游会德星。
跻攀何日共,远目寄郊坰。

(0)

散天花·云断长空叶落秋

云断长空叶落秋。
寒江烟浪静,月随舟。
西风偏解送离愁。
声声南去雁,下汀洲。
无奈多情去复留。
骊歌齐唱罢,泪争流。
悠悠别恨几时休。
不堪残酒醒,凭危楼。

(0)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使君昔日抚疲赢,曾奏囊封有直词。
一卧家山今白首,重来犹拥旧旌旗。

(0)

醉花阴·露芽初破云腴细

露芽初破云腴细。
玉纤纤亲试。
香雪透金瓶,无限仙风,月下人微醉。
相如消渴无佳思。
了知君此意。
不信老卢郎,花底春寒,赢得空无睡。

(0)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端溪砚

端溪清冥几千尺,玄潭喷云嘘紫石,层空飞溜泻珠玑,太古阴崖摧霹雳。
剪栽岩屏作风字,琢磨水镜成月魄。
似闻松上飕飕声,一洗尘埃倾七泽。
先生每思穷禹穴,东叱天吴挂帆席。
山祗水若献幽宝,赠我不啻千金璧。
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视青天浸虚碧。
岂知来从海峤外,鸟道穿云下绝壁。
嗟我本是山中人,惭无词藻对卿客。
乡人子云思奇苦,终老汉庭长执戟。
至今旧宅有墨宝,何怪著叔玄尚白。
行当提携返敝庐。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