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外兄弟,初如一池鱼。
中年云雨散,各异涧谷居。
客舍复相从,语极长唏嘘。
青衫奉朝谒,白发惊晨梳。
百年不堪把,一樽欢有馀。
清言我未厌,昨夜闻除书。
淮南旱已久,疲民食田蔬。
诏发上供米,仍疏古邗渠。
要须贤使君,均此积岁储。
径乘两桨去,不待五马车。
别离难重陈,劳徕不可徐。
政成得召节,岁晚当归欤。
与君外兄弟,初如一池鱼。
中年云雨散,各异涧谷居。
客舍复相从,语极长唏嘘。
青衫奉朝谒,白发惊晨梳。
百年不堪把,一樽欢有馀。
清言我未厌,昨夜闻除书。
淮南旱已久,疲民食田蔬。
诏发上供米,仍疏古邗渠。
要须贤使君,均此积岁储。
径乘两桨去,不待五马车。
别离难重陈,劳徕不可徐。
政成得召节,岁晚当归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他的表弟程之元即将赴任楚州刺史而作,表达了诗人对表弟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的前四句以“一池鱼”比喻表兄弟早年的亲密关系,随后描述了他们各自人生轨迹的变化,如同云雨分散后的涧谷相隔。接着,诗人感慨时光荏苒,自己已白发苍苍,但仍对表弟的仕途充满期待。
诗中提到淮南地区久旱,人民生活困苦,表弟受命前往任职,诗人希望他能发放上供米并疏浚古邗渠,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诗人鼓励表弟迅速行动,勿拖延,强调其使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诗人祝愿表弟政绩斐然,能在任期结束时荣归故里。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亲情的怀念,又有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苏辙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社稷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