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谁驾六鳌浮,此日波光结蜃楼。
星斗平临江上晚,烟霞散入海门秋。
钟鸣梵宇逢僧话,角起孤城动客愁。
万古乾坤此仙岛,胜游吾欲泛扁舟。
昔年谁驾六鳌浮,此日波光结蜃楼。
星斗平临江上晚,烟霞散入海门秋。
钟鸣梵宇逢僧话,角起孤城动客愁。
万古乾坤此仙岛,胜游吾欲泛扁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海珠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联“昔年谁驾六鳌浮,此日波光结蜃楼”以神话般的想象开篇,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对比,六鳌浮海与眼前的波光蜃楼形成鲜明映照,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奇幻,也暗示了时光流转的哲理。
颔联“星斗平临江上晚,烟霞散入海门秋”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江边的景色,星斗低垂,烟霞弥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氛围。这里的“平临”和“散入”生动地描绘了星斗与烟霞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同时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颈联“钟鸣梵宇逢僧话,角起孤城动客愁”则转向了人文景观的描写。寺庙中的钟声与僧人的对话,以及远处孤城中吹响的号角,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离别与孤独的感慨。钟声与号角的对比,既有宗教的宁静与超脱,也有世俗的喧嚣与忧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万古乾坤此仙岛,胜游吾欲泛扁舟”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神奇岛屿的无限向往和渴望再次游览的心愿。通过“万古乾坤”这一宏大时空背景的设定,强调了海珠寺作为一处历史与自然融合之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探索与超越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相知有宿缘,一见两忻然。
我拙宜名野,君廉恨姓钱。
唱酬思阁笔,迎送愧楼船。
却恐徵归阙,慵过砥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