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堂前,又惊见、旧日龟年幡绰。
天上歌彻霓裳,宫腰正纤弱。
曾听了、春雷殿角,更亲把、定场弦索。
法曲凄凉,家山舞破,休问辽鹤。
奈新调、都失传头,借商女、庭花自斟酌。
弹到龙香拨冷,几江南花落。
嗟玉貌、伤时杜老,剩苦饥、白首臣朔。
岂为丝竹中年,动余哀乐。
崔九堂前,又惊见、旧日龟年幡绰。
天上歌彻霓裳,宫腰正纤弱。
曾听了、春雷殿角,更亲把、定场弦索。
法曲凄凉,家山舞破,休问辽鹤。
奈新调、都失传头,借商女、庭花自斟酌。
弹到龙香拨冷,几江南花落。
嗟玉貌、伤时杜老,剩苦饥、白首臣朔。
岂为丝竹中年,动余哀乐。
这首《琵琶仙·为唐采芝赋》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周岸登所作,以琵琶音乐为引,寓言深远。开篇“崔九堂前,又惊见、旧日龟年幡绰”,描绘了在崔九堂前重逢旧时乐师的情景,唤起对往昔繁华的回忆。接着,“天上歌彻霓裳,宫腰正纤弱”赞美了乐师技艺高超,如同天籁之音。
“春雷殿角”、“定场弦索”等词句,暗示了宫廷音乐的庄重与华丽,而“法曲凄凉,家山舞破”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休问辽鹤”一句,寓意时光荏苒,人事如梦。
下片转向琵琶新调的失落,“新调、都失传头”表达对传统艺术衰微的忧虑,“借商女、庭花自斟酌”则借商女自弹自饮,寓含了对当下境况的无奈。接下来,“弹到龙香拨冷,几江南花落”描绘了琵琶声中的落寞与哀婉,借江南花落象征岁月流逝。
“嗟玉貌、伤时杜老”借用杜甫的典故,感叹美人迟暮,而“剩苦饥、白首臣朔”则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民生疾苦。最后,“岂为丝竹中年,动余哀乐”点明,音乐虽能触动人心,但更深层次的是世事的哀乐与人生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琵琶音乐为载体,融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于一体,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