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吴文英的《风入松》其二,作品中充满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这两句通过听觉的体验,把读者带入一个在雨后清新的环境中,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但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即逝的忧愁。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这里的“楼前”指的是室内向外望去的情景,“绿暗”则是柳絮飞扬,色泽鲜明,但又带着点点细雨的湿润感。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丝柳、一寸柔情”来形容春天的温婉与细腻。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这两句写的是在清冷的春日里品酒,同时也融入了对春归去的惆怅和对美好梦境的向往。“啼莺”即是鸟鸣声,与前文“听风听雨”的意象呼应,增添了一份生动。
"西园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这里写的是诗人在一个被日光照耀的花园中,每天都要清扫,以便享受春日的美好。这两句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这里的“黄蜂”指的是秋天里忙碌的蜜蜂,而“秋千索”则是秋千上悬挂的流苏或饰物。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回忆起过去与爱人的温馨时光。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不在身边的思念之情,以及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的“双鸳”可能指的是鸳鸯,也即是夫妇形影相随,诗中用其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而“幽阶一夜苔生”则是在说时间易逝,一夜之间就有苔藓在静谧的台阶上悄然长出。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享受与对生活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