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江标联》
《挽江标联》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对联

无妄福,无妄灾,孤负此金马门前,雍容大作手;

非常人,非常遇,流传得灵鹣阁上,荟蕞小丛书。

(0)
鉴赏

这首挽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见长。它巧妙地运用了“无妄”与“非常”、“福”与“灾”、“金马门”与“灵鹣阁”等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蕴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无妄福,无妄灾”,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福与灾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同自然界的规律一般,无妄而至。这种表达方式,既是对逝者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提醒——珍惜眼前,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孤负此金马门前,雍容大作手”,这里通过“金马门”这一典故,暗指逝者曾有过辉煌的成就或地位,却未能完全实现其抱负或理想,留下遗憾。“雍容大作手”则形容逝者在某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贡献,但“孤负”二字又透露出对其未能达到更高成就的惋惜之情。

“非常人,非常遇”,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逝者的非凡之处和所经历的不平凡的人生。这里的“非常”并非贬义,而是赞誉之词,意味着逝者不同于常人,拥有超越寻常的经历和机遇。

“流传得灵鹣阁上,荟蕞小丛书”,这两句则表达了逝者作品或思想的影响和传承。灵鹣阁和小丛书都是象征性的表述,前者可能指的是一个文化殿堂或图书馆,后者则是指一系列精选的书籍。这两句话暗示着逝者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还蕴含了对人生价值、命运与成就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是一幅充满哲理意味的艺术作品。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三十

侍从违明主,江湖作远臣。

心常依日月,年渐老风尘。

赋在休询鵩,文成或感麟。

白头吟更苦,垂涕望枫宸。

(0)

携酒偶入包氏园亭·其二

幽怀随地足,真赏出天成。

水石因依巧,林亭结构清。

杂花笼小径,深竹隐疏楹。

自省闲来往,何心待送迎。

(0)

山馆夏夜

馆静夜沉沉,闲阶捉扇吟。

露光垂草尾,月影在花心。

云作三峰古,烟绵一壑深。

桃源未可往,桂树且招寻。

(0)

西樵山行作·其一

樵山正可樵,石路上岧峣。

复值观棋侣,同聆伐木谣。

云垂接羽盖,虹起蹑天桥。

自有淹留处,无烦折桂招。

(0)

四兄方池内新构水亭·其二

步入小桥去,方欣与俗暌。

亭高云作幔,池满水如圭。

鸟狎频移树,花浓不辨蹊。

宁知远尘事,不是学幽栖。

(0)

既渡滹沱劳徒御作

炎月征途苦,兼之岁复侵。

汉皇思麦饭,魏帝指梅林。

饥渴那能免,风沙转不禁。

息徒劳行役,因作旅人吟。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