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池可汲园可斸,拂袖归来心愿足。
自甘学圃为小人,爱此菜茹画苜蓿。
元修雨后脆且腴,诸葛数荣□浓绿。
萝卜生儿芥有孙,芋魁出水频浇沃。
罢锄时或钓池鱼,隐几何曾梦蕉鹿。
既无抱瓮老翁劳,亦免趋炎胁肩辱。
吾尝寓甲第,纷纷厌粱肉。
吾今旦烹葵,食郁杂野础。
彼紫驼峰出翠釜,争如菘韭侑炊粟。
五侯之鲭世所贵,五辛之盘吾亦欲。
庸人皆被富贵熏,或羡吾饕是清福。
但令此色贯驻颜,隽味齧根充我腹。
三年不窥惭仲舒,吾侪何可轻樊须。
九月筑场十月涤,连年藉此输官租。
有池可汲园可斸,拂袖归来心愿足。
自甘学圃为小人,爱此菜茹画苜蓿。
元修雨后脆且腴,诸葛数荣□浓绿。
萝卜生儿芥有孙,芋魁出水频浇沃。
罢锄时或钓池鱼,隐几何曾梦蕉鹿。
既无抱瓮老翁劳,亦免趋炎胁肩辱。
吾尝寓甲第,纷纷厌粱肉。
吾今旦烹葵,食郁杂野础。
彼紫驼峰出翠釜,争如菘韭侑炊粟。
五侯之鲭世所贵,五辛之盘吾亦欲。
庸人皆被富贵熏,或羡吾饕是清福。
但令此色贯驻颜,隽味齧根充我腹。
三年不窥惭仲舒,吾侪何可轻樊须。
九月筑场十月涤,连年藉此输官租。
这首元代诗人许有孚的《蔬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归隐田园的文人形象,通过描述其在菜园中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诗中首先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场景:“有池可汲园可斸,拂袖归来心愿足。”诗人拥有一个可以取水灌溉的池塘和可供耕作的园地,他拂袖离去,回归田园,心中感到满足。接着,“自甘学圃为小人,爱此菜茹画苜蓿”,诗人甘愿像农夫一样劳作,喜爱种植蔬菜,如同在画中描绘的苜蓿般生机勃勃。
“元修雨后脆且腴,诸葛数荣□浓绿”两句,运用典故,元修和诸葛亮都是历史上的名臣,这里借以赞美雨后蔬菜的鲜嫩肥美,以及菜园的生机盎然。接下来,“萝卜生儿芥有孙,芋魁出水频浇沃”描绘了菜园内各种蔬菜生长的景象,萝卜繁衍后代,芥菜也有了子孙,芋头从水中长出,需要频繁浇水。
“罢锄时或钓池鱼,隐几何曾梦蕉鹿”则展示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方式,偶尔放下锄头去池边钓鱼,过着隐居的生活,从未有过追逐虚幻事物的梦。接下来,“既无抱瓮老翁劳,亦免趋炎胁肩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劳苦生活的解脱,以及对阿谀奉承的不屑。
“吾尝寓甲第,纷纷厌粱肉。吾今旦烹葵,食郁杂野础”对比了过去富贵生活与现在简朴生活的不同,诗人曾经住在豪华的府邸,饱受美食之苦,而现在却喜欢烹制简单的蔬菜,享受自然的味道。“彼紫驼峰出翠釜,争如菘韭侑炊粟”进一步强调了对朴素生活的偏好,紫驼峰虽珍贵,却不如菘韭搭配米饭来得美味。
“五侯之鲭世所贵,五辛之盘吾亦欲”提到五侯的菜肴被视为尊贵,而诗人也渴望品尝,但更愿意追求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奢华。“庸人皆被富贵熏,或羡吾饕是清福”指出普通人往往被富贵所迷惑,而诗人认为这样的简单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但令此色贯驻颜,隽味齧根充我腹”表达了诗人希望蔬菜的颜色能保持肌肤的青春,美味的食物能滋养身体。“三年不窥惭仲舒,吾侪何可轻樊须”引用董仲舒和樊须的故事,强调了诗人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同时也对那些轻易放弃理想的人表示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扁舟暮发彭郎渚,莽莽寒云暗平楚。
乍见瑶花委地遥,渐看玉屑漫空举。
瑶花玉屑愈缤纷,夜色寒光缥缈分。
低回烛影看逾态,飒沓涛声听不闻。
天柱崔嵬冻欲裂,鼍鼓龙笙奏银阙。
朱明洞口散梅花,阿母池头漾秋月。
谁家楼阁凤凰栖,六代烟花远近迷。
清樽访客山阴棹,秃节孤臣海上羝。
冥冥漠漠春无极,万顷茫然随所适。
何当拍手挟飞仙,躐蹋横江吹铁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