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蚊蟆》
《蚊蟆》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巴徼炎毒早,二月蚊蟆生。

咂肤拂不去,绕耳薨薨声。

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

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痏成。

痏成无奈何,所要防其萌。

么虫何足道,潜喻儆人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ma
táng / bái

jiǎoyánzǎoèryuèwénmashēng

ràoěrhōnghōngshēng

wēizhōngrénchūshènqīng

yǒushòuzènjiǔchuāngwěichéng

wěichéngnàisuǒyàofángméng

yāochóngdàoqiánjǐngrénqíng

注释
巴徼:指巴蜀边疆的地方。
炎毒:炎热和毒气,这里指气候。
蚊蟆:即蚊子。
薨薨声: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
中人:对人的影响。
甚轻:很轻微。
肤受谮:皮肤受到侵害。
疮痏:疮痍,疾病。
无奈何:无法解决或挽回的情况。
防其萌:防止事情发生之初。
么虫:小虫,这里指蚊子。
潜喻:暗含的比喻。
儆人情:警示人们的情感。
翻译
巴蜀边境的炎热来得早,二月间就有了蚊子。
它们叮咬肌肤赶也赶不走,围绕在耳边嗡嗡作响。
这东西虽小看似不起眼,起初对人的影响也不重。
但如果被其长期侵害,就会形成疮痍带来病痛。
疮痍形成后无计可施,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
小小的虫子不值一提,但它隐含着警示人们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蚊子在初春时节即已活跃,叮咬人皮肤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蚊蟆的细致观察,借以喻示人世间的小恶与小怨若不加防范,久之将成大患。

诗中“巴徼炎毒早,二月蚊蟆生”两句,直接描写了初春时节天气回暖,蚊子随之而生的景象。接着的“咂肤拂不去,绕耳薨薨声”则形象地展现了蚊子的叮咬行为及其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烦扰不断的感觉。

“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痏成。”这几句诗深化了主题,从蚊子叮咬引起的皮肤感染到其后果,再次强调了防范的重要性。

最后,“痏成无奈何,所要防其萌。么虫何足道,潜喻儆人情。”诗人通过对蚊蟆的描述,告诫人们对于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恶行径,不应轻视,应当在萌芽状态就加以防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还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元日同麻万纪王振叔行南寺五首·其三

寒风昨夜动天起,春色今朝入眼浓。

桥北斜斜柳垂绿,岸南细细草生茸。

(0)

元日同麻万纪王振叔行南寺五首·其二

岸头欣欣木向荣,岸下涓涓春水生。

晴日暖风无俗客,故寻野径逐溪行。

(0)

知赵鼎臣赠吕令二首·其一

幕下胸中水镜寒,否臧定不失毫端。

要知四海皆兄弟,莫作前人青白看。

(0)

子固嘉夫相过观几山唱和

万事都将笑一场,不如载酒访高阳。

冻消地面可怜绿,日暖杨枝无奈黄。

尚德久从君子鲁,言诗仍有起予商。

太平无事閒居乐,且醉高楼大道傍。

(0)

次渠仅老韵四首·其四

忧患功名晚,尘劳岁月侵。

愁来无与语,老去独伤心。

不复周公梦,宁须季子金。

题诗凭遣兴,情极恐言深。

(0)

次渠仅老韵四首·其三

鸟暮已归宿,吾今行亦休。

百年能几许,万事不胜愁。

贫贱须行乐,功名可枕流。

鲈鱼秋兴远,风起白蘋洲。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