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
向来王谢原同调,宜住城东共读书。
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
向来王谢原同调,宜住城东共读书。
此诗《题云林真迹》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描绘了一幅云林老者在玉山居中,通过画图与王谢家族成员共同读书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和对古代文化的追忆。
首句“好在云林一老迂”,以“好在”二字开篇,表达了对云林老者的赞赏之情。“云林”二字既指自然界的云林,也暗喻了老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洁品质。“一老迂”则形象地刻画出老者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追求古风的独特性格。
次句“画图寄到玉山居”,点明了老者通过一幅画作与远方的玉山居相联系,展现了文人间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画作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情感的寄托,将老者与远方的友人紧密相连。
第三句“向来王谢原同调”,借用了历史上的王谢家族,即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暗示了老者与这些历史人物在精神层面有着共鸣。这里的“同调”不仅指音乐上的和谐,更深层地意味着思想、情趣、价值观的一致性,体现了老者对古代文化的认同与向往。
最后一句“宜住城东共读书”,表达了老者与王谢家族成员共同居住在城东,一起读书的情景。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绘,也是对文人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的寄托。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林老者与古代文人交往的想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充满诗意的生活情境,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精神的崇敬与向往,以及对文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