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蜂十蚁围,小蜂两翼弱。
三蚁掣蜂首,四蚁曳蜂脚。
三蚁相后前,捍圉行且却。
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
相视母子心,如被蛇豕虐。
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
彼嫌大树小,且幸神龙涸。
自谓无谁何,利吻得所嚼。
蝇虎伺其便,儇然才一跃。
中道取蜂去,意外可遥度。
蚁群不自量,出力互相搏。
蝇虎跳掷高,细碎纷迸落。
馀党尚未解,尺寸归路邈。
三帅本伐戴,反为郑所掠。
孟明意取郑,二殽遭晋薄。
世路蜂蚁群,巇险逞攘攫。
向来驺虞仁,未似蚁虎恶。
吾诗傥可佩,捧腹聊一噱。
乳蜂十蚁围,小蜂两翼弱。
三蚁掣蜂首,四蚁曳蜂脚。
三蚁相后前,捍圉行且却。
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
相视母子心,如被蛇豕虐。
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
彼嫌大树小,且幸神龙涸。
自谓无谁何,利吻得所嚼。
蝇虎伺其便,儇然才一跃。
中道取蜂去,意外可遥度。
蚁群不自量,出力互相搏。
蝇虎跳掷高,细碎纷迸落。
馀党尚未解,尺寸归路邈。
三帅本伐戴,反为郑所掠。
孟明意取郑,二殽遭晋薄。
世路蜂蚁群,巇险逞攘攫。
向来驺虞仁,未似蚁虎恶。
吾诗傥可佩,捧腹聊一噱。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奇特的自然现象:蜜蜂和小蚁之间的斗争。诗人通过这种生动的小景,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强弱更替的观察。
开篇“乳蜂十蚁围,小蜂两翼弱”直接描绘了蜜蜂被众多小蚁包围的场面,展示了一种力量悬殊的对立。接下来的“三蚁掣蜂首,四蚁曳蜂脚”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对抗,显示出小蚁们的团结和勇敢。
诗中还通过“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的句子,展现了蜜蜂母在愤怒中的威严与力量。然而,这种威严并未吓退小蚁,而是相反,小蚁们的团结和勇气使得它们能够对抗蜜蜂。
诗人通过“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这一句,强调了集体力量在面对强大敌手时的重要性。紧接着,“彼嫌大树小,且幸神龙涸”的描写,则表现出蜜蜂和小蚁之间力量悬殊的斗争,以及小蚁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自谓无谁何,利吻得所嚼”中的“利吻得所嚼”,可能是指蜜蜂在这种对抗中仍旧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紧接着,“蝇虎伺其便,儇然才一跃”则展现了其他猎食者对于这场斗争的关注和捕食机会。
诗人通过“中道取蜂去,意外可遥度”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即弱肉强食。同时,“蚁群不自量,出力互相搏”则展示了小蚁们在面对蜜蜂时的勇敢和力量。
“蝇虎跳掷高,细碎纷迸落”的描写,无疑增添了一种生动和紧张感。而“馀党尚未解,尺寸归路邈”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无常和困境的深刻体验。
最后,“三帅本伐戴,反为郑所掠。孟明意取郑,二殽遭晋薄”的几句,似乎在通过历史事件来比喻世事变迁,以及强弱更替的规律。而“世路蜂蚁群,巇险逞攘攫”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
诗人最后自评“吾诗傥可佩,捧腹聊一噱”,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自己作品的满意,以及通过这首诗所传递出的深刻哲理,对世事的洞察和反思。
来日大难,丧尔荣华。尽若落日,殒如秋花。
阿房成灰,青门种瓜。壮士失风云,为奴鲁朱家。
金玉满堂,时去消歇。盍携壶觞,常醉明月。
朝登崆峒,暮宿沧海。刘安八公,控鹤相待。
乘龙太清,弄云五彩。归看故乡,故人何在。
麟肴凤羞,邅回瀛洲。俯观世人,不殊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