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赚君亲走晋阳,老僧犹未识萧郎。
圣图本为天同大,谁谓桥山善守藏?
已赚君亲走晋阳,老僧犹未识萧郎。
圣图本为天同大,谁谓桥山善守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题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首句“已赚君亲走晋阳”暗示了故事中的主角萧翼通过智谋使君王和亲人离开原地,可能是指他以某种计策引诱或欺骗了他们前往晋阳。次句“老僧犹未识萧郎”则点出画中可能描绘了一位老僧并未察觉萧翼的真实身份,这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性和悬念。
后两句“圣图本为天同大,谁谓桥山善守藏?”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萧翼的行为与历史的宏图相联系。"圣图"可能指的是国家的蓝图或帝王的雄心壮志,"天同大"形容其宏伟。而“桥山善守藏”暗指陵寝的秘密,这里可能是指萧翼的目标——著名的《兰亭序》真迹。这两句表达了对萧翼智谋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历史文物的追寻和保护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面,巧妙地展现了萧翼的智谋和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陶公偶然歌,为求三径资。
到官八十日,辄赋归来词。
五斗尚不顾,一物宁肯持。
种秫三百亩,饮者知为谁。
田园有松菊,桑麻杂然滋。
醉卧瓷甓间,豾豾鹿与麋。
身将五柳隐,心与孤云期。
许由不买山,巢父不凿池。
到处即吾处,故为隐者师。
但逢佳山水,感荷主人贻。
能同远公饮,忍向王弘辞。
风高残暑清,露白秋夜长。
蔓草不复滋,蟪蛄吊流光。
繁思縻中襟,戚戚何能忘。
鸾刀未发硎,割剥摧锋铓。
宝镜匣中埋,垢污何由明。
元运自沦忽,白日去茫茫。
瑶华恐不实,泯灭沉风霜。
安得松柏姿,岁寒色苍苍。
长相思,路阻艰,美人一去何时还。
移灯夕听窗前雨,卷幔朝看湖上山。
兰房秋静金刀歇,懒把纨缯为君裂。
缝纫未得上君身,丝欲断时心已绝。
莲塘碧水翻鸳鸯,花开并蒂芙蓉香。
香风如挹美人面,露冷泥深空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