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飙吹永夜,片片落清砧。
繁杵霜前扣,哀蛩月下吟。
素寒增腕怯,秋冷重愁深。
去去边庭苦,宁怜闺阁心。
凉飙吹永夜,片片落清砧。
繁杵霜前扣,哀蛩月下吟。
素寒增腕怯,秋冷重愁深。
去去边庭苦,宁怜闺阁心。
这首《闻砧》由明代诗人戴王言所作,描绘了秋夜中砧声与凉风交织的凄美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
首句“凉飙吹永夜”,以“凉飙”(凉风)开篇,点明了季节与氛围,夜晚的长而凉爽,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基调。接着,“片片落清砧”一句,将视觉与听觉巧妙结合,砧声如同片片落叶般在寂静的夜晚飘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意境。
“繁杵霜前扣,哀蛩月下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捣衣声(杵声)在霜前回响,仿佛是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而月下哀鸣的蟋蟀,则是自然界的悲歌,两者共同构成了秋夜的凄美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哀婉,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素寒增腕怯,秋冷重愁深”则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情感。随着秋寒的加剧,女子的手腕感到寒冷,内心更添一层愁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入微,将女性的柔弱与深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去去边庭苦,宁怜闺阁心”两句,将个人情感上升至家国情怀的高度。边疆的艰苦生活与闺阁中的柔情相对比,凸显了诗人对于国家与家庭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闻砧》通过砧声、凉风、霜月等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悟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蕴含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奏事何能补帝聪,流年早已付天公。
旧闻双剑沦波底,忽有三刀入梦中。
首出诗文为我贺,多惭忧乐与人同。
如君孝友天应报,飞鹤那应久在笼。
君不见菊潭之水饮可仙,酒旗五星空在天。
此江縠纹更奇绝,投以曲米清如泉。
分甘正拟供低唱,要筑糟台须大匠。
诗人便欲醉千日,欢伯仅堪陪一饷。
曰予此乐未知之,独爱为瓶居井湄。
因君饮兴亦浩荡,梦随骖驾觞瑶池。
昔贤酒尽孤长吸,大似竹枯还欲沥。
明朝秀句传满城,笑指空樽卧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