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楼上饮,分韵正秋深。
冷貌长如在,高风不可寻。
独遗杨子厚,谁寄惠连音。
莫向山庐宿,松声似夜吟。
昔年楼上饮,分韵正秋深。
冷貌长如在,高风不可寻。
独遗杨子厚,谁寄惠连音。
莫向山庐宿,松声似夜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挽词,题目为《翁通判挽词(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故去的翁通判的怀念之情。"昔年楼上饮,分韵正秋深"回忆了与翁通判共度的美好时光,尤其是在秋天的楼上饮酒赋诗,气氛浓厚。"冷貌长如在,高风不可寻"运用了比喻,说翁通判虽然离世,但他的清冷形象和高尚品格仿佛依然存在,只是难以追寻到他的人迹。"独遗杨子厚,谁寄惠连音"借用了典故,杨子厚和惠连都是古代文人,表达对翁通判才情的追忆,遗憾无人能再像他们那样传递他的文学气息。最后两句"莫向山庐宿,松声似夜吟"以景结情,暗示即使在宁静的山居,夜晚松涛声也仿佛在低吟着翁通判的诗篇,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深沉的哀悼之情。
湖海青灯旧,山林白发长。
进书犹秘府,封斧匆崇冈。
文墨流千古,功名付二郎。
长年不忘念,哀些谩悲凉。
君家作妇三日强,锦衾未暖鸳鸯床。
阿郎遽作远游别,三载菽水空襦裳。
采桑忽忽春风陌,郎归相逢不相识。
拦囊赠妾双黄金,妾心如冰介如石。
阿郎归来坐堂前,低头相视默不言。
郎心如此不易保,丑君一死沧波寒。
棱棱劲节秋霜句,断简风流映千古。
后来一种可怜人,却遣江津名妒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