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羡溪山好,逍遥似隔凡。
钟声敲落日,飞鸟趁归帆。
暮霭长林泊,秋光远渚衔。
精篮藏极顶,爽岭遍松杉。
共羡溪山好,逍遥似隔凡。
钟声敲落日,飞鸟趁归帆。
暮霭长林泊,秋光远渚衔。
精篮藏极顶,爽岭遍松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青潭岩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共羡溪山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共同赞叹,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逍遥似隔凡”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远离世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接下来的“钟声敲落日”,以钟声作为背景音,与夕阳的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钟声悠扬,似乎在为一天的结束奏响赞歌,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飞鸟趁归帆”这一句,通过动态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飞鸟追逐着归航的船只,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含了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
“暮霭长林泊,秋光远渚衔”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雾气弥漫,树林静默,远处的水边泛着秋光,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美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变与丰富。
最后,“精篮藏极顶,爽岭遍松杉”将视线引向更高处,精巧的篮子隐藏在山顶,清爽的山岭上遍布着松树和杉树。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岐。
汩汩东逝水,一日有西归。
长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
去时虿发青,归来面眉黧。
昔人今则是,故家今则非。
脱胎有父母,结发有夫妻。
惊呼问邻里,共指冢累累。
访死欲穿隧,泣血还复疑。
白骨满丘山,我逝其从谁?
碧梧翠竹之高堂,乃在玉山西石冈。
浓阴昼护白日静,翠气夜含清秋凉。
堂中美人双鸣珰,不独痴绝能文章。
北海李生共放旷,东林惠远同徜徉。
张骞乘槎下银潢,奉诏远降天妃香。
帷中灵风神欲语,坛上五色星垂光。
舟回鲸涛溯长江,故人宛在江中央。
入门相见各青眼,花间促席飞霞觞。
清歌遏云锦瑟张,亦有众宾相颉颃。
祢衡赋就惊满座,宽饶酒深真醉狂。
黄河东流雁南翔,轺车明朝归帝乡。
玉堂掖垣梧竹长,题诗寄远毋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