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雨空白日孤,老死不逢程大夫。
新凤傫傫自哺雏,十年泪著梧桐枯。
乱来谁问唐与都,徐家弱女能奉姑。
冰辉玉映如合符,古人谁云今绝无。
似闻义婿报翁死,节妇之子宜有此。
秋霜雨空白日孤,老死不逢程大夫。
新凤傫傫自哺雏,十年泪著梧桐枯。
乱来谁问唐与都,徐家弱女能奉姑。
冰辉玉映如合符,古人谁云今绝无。
似闻义婿报翁死,节妇之子宜有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坚守贞洁、忠诚于家庭的女性形象,即所谓的“都贞妇”。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节,展现了这位女性在乱世中的坚韧与美德。
首句“秋霜雨空白日孤”以秋天的凄凉景象起笔,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一个孤独、荒凉的时代。接着,“老死不逢程大夫”一句,可能是在强调这位女性一生未遇良人,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新凤傫傫自哺雏”运用了凤凰育雏的典故,象征着这位女性如同凤凰般独立自主,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十年泪著梧桐枯”则进一步描绘了她长时间的辛劳与泪水,最终使得梧桐树也因她的悲伤而枯萎,形象地表现了她情感的深沉与痛苦。
“乱来谁问唐与都”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里,人们往往忽视了道德与传统的价值,而“徐家弱女能奉姑”则赞扬了这位女性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孝顺长辈,展现出她的坚强与责任感。
“冰辉玉映如合符”形容了这位女性的美德如同冰清玉洁,完美无瑕,与古人所推崇的美德相契合。“古人谁云今绝无”则表达了对这位女性美德的赞美,认为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美德仍然存在,不应被遗忘。
最后,“似闻义婿报翁死,节妇之子宜有此”点明了这位女性不仅自己坚守贞洁,还培养出了同样具有高尚品德的儿子,体现了家族美德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女性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在艰难时代中,个人美德与家族责任的重要性,以及美德在传承中的力量。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人间万事,识破真归笑。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
浮沤幻体,生灭几时休,忘世梦,去贪争,达道真明晓。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命住性通天,有自然、无穷降耀。
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游阆苑,玩瑶池,玉帝金书诏。
红莲池畔,不让游山景。
闹里却无心,身似藕出泥花静。
壶天妙趣,别有四时春,真应物,宝光明,今古谁人省。
真行道德,显化邪归正。
口应更声随,只是要、寸灵无病。
贪争意尽,道眼自然开,来世外,混京华,积行常平等。
王徐道友,今日重相别。
甚日再相逢,到来岁、新秋重歇。
一年一到,百载几番来,且暂坐,意休忙,乌兔生还灭。
人间宠辱,辱似圆光缺。
少喜虑多忧,想憎爱、是非慵说。
天元将尽,奉劝速修真,游洞府,隐松峰,无事看庄列。
释氏禅宗,老君道祖,吕钟海蟾明天。
重阳立教,东海阐良缘。
唯度丘刘谭马,分异*、王郝先传。
将来去,十洲仙会,霞友性团圆。
成仙。
非难易,行修八百,功了三千。
待天书紫诏,性命完全。
要出阳阴之*,党夫染、万物无愆。
真了了,龟蛇蟠绕,阴尽去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