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折严享,阴郊展敬。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这段中国古诗出自隋末唐初的文学家褚亮,名为《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雍和》。诗中融合了儒家礼仪与音乐哲学的理念,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庄严与和谐氛围。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表达的是在广阔的郊野中举行庄重的祭祀活动,展现出对神灵的崇敬之心。"礼以导神,乐以和性"则揭示了儒家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通过礼仪来引导神灵降临,通过音乐来调和人性的情感。
接下来的"黝牲在列,黄琮俯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祭祀场景中牺牲的牛只整齐排列,以及黄色的祭器(黄琮)在阳光下的映照。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感。
最后,"九土既平,万邦贻庆"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景象:天下太平,各国都能因此而庆幸。这不仅是对祭祀活动中祈求和平的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宁和世界大同的美好憧憬。
穷秋风落山,岁事几转轴。
萧然四壁空,触眼困羁束。
我尘已生甑,兄亦未有屋。
少也不如人,自视真陆陆。
北阮乌贺兰,绝影追风足。
谁知荐圜丘,乃用茧栗犊。
弃置勿复陈,万事蕉梦鹿。
渺渺天界高,宫黄著畦菊。
能来慰艰勤,浊醪巾可漉。
虽无熊耳杯,要自尊中渌。
属厌谢珍羞,无祸可当福。
回观夸夺儿,往往加烦促。
我昔游宣城,稚节等雏凤。
稍知风物奇,未解入嘲弄。
歘尔鬓负霜,岁月杂机综。
唯有谢公亭,颇复到清梦。
上人宛陵秀,禅馀喜吟讽。
胸中淡无畦,妙觉自能种。
偶随欧峰云,悠然入茅栋。
谈间无俗调,不应亭午供。
谁云佳少年,意气极庄重。
别我归故山,索我赠言送。
邻邦古法窟,老衲妙擒纵。
伽黎宴湖海,名字走梁宋。
吾其从之游,射隼期必中。
勿学汉阴人,终年徒抱瓮。
渠渠太火门,诸郎盖当世。
大匠无弃材,知人亦未易。
阿戎两云孙,骎骎遣人畏。
难兄江南秀,美比尝托意。
歘为修文郎,不作活国士。
令弟老数奇,禅寂甘穷悴。
时于翰墨场,往往见高致。
扬州故时语,弈弈好风气。
独识史君颜,周礼秉早岁。
背城几借一,问学晚尤粹。
相逢且班荆,十事欲九异。
何须张女弹,端为建康醉。
请抛高门竿,莫反鲁麟袂。
花药聘君湖,暄风揽春思。
人生行乐耳,馀事栩栩寐。
崇兰有国香,宁以不服废。
虽无双南金,可报绿绮惠。
此岂小物哉,吾言未渠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