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出苧罗山,送上姑苏台。
果迷吴主意,都忘越兵来。
邀出苧罗山,送上姑苏台。
果迷吴主意,都忘越兵来。
这首诗《西施》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西施这一历史人物对吴国君主影响之深,以及她如何成为两国关系转折的关键。
首句“邀出苧罗山”,以“邀”字生动地展现了西施从其出生地苧罗山被选中,进入宫廷的过程,隐含着她被发现并被赋予特殊使命的神秘色彩。接着,“送上姑苏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西施被送往吴国的场景,姑苏台作为吴国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她进入权力中心,对吴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开始。
“果迷吴主意,都忘越兵来。”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揭示了西施对吴国君主的影响力。她以其美貌和智慧,使吴王沉醉其中,以至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越国军队威胁,这不仅反映了西施个人魅力的非凡,也暗示了她对历史进程的微妙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笔触,展现了西施这一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以及她对吴国决策者心理的深刻影响,成功地传达了西施故事背后的历史与情感的复杂性。
胡姬酒家女,年纪十五强。
白日自当垆,肌肤雪色光。
两鬟垂过耳,美目汎清扬。
窈窕衣纨素,珍珠缀香囊。
盈盈曳丝履,红罗双鸳鸯。
自持耿介性,不解闺中藏。
使君且莫近,况复羽林郎。
自有蒲菀席,何用黄金床。
自有清樽酒,何必玉壶浆。
富贵徒旦夕,礼义古所防。
作女苟无体,不如犬与羊。
寄谢道上露,慎勿沾我裳。
当窗织,一织三太息。
水寒丝脆头绪多,唱彻午鸡宁暇食。
抛来抛去失金梭,织久奄奄手无力。
手无力,肠欲断,停梭坐对灯花烂。
阿姑并我三丈强,短尺量来夜将半。
满砌寒螀助寥落,织成知与谁人著。
遍身罗绮属名娼,缠头舞罢锦满箱。
老来筋力怕逢迎,閒倚东风玩物情。
十载虚名蝴蝶梦,一春客况子规声。
周游自信神为马,养拙何妨笔代耕。
却笑扬雄甘寂寞,校书天禄勉偷生。
天河盈盈一水隔,河东美人河西客。
耕云织雾两相望,一岁绸缪在今夕。
双龙引车鹊作桥,风回桂渚秋叶飘。
抛梭投杼整环佩,金童玉女行相要。
两情好合美如旧,复恐天鸡催晓漏。
倚屏犹有断肠言,东方未明少停候。
欲渡不渡河之湄,君亦但恨生别离。
明年七夕还当期,不见人间死别离,朱颜一去难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