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云梦潇湘,是万古伤心之地;
神具醉止,渤碣恒卫,有诸公遗泽在人。
魂兮归来,云梦潇湘,是万古伤心之地;
神具醉止,渤碣恒卫,有诸公遗泽在人。
此诗《西湖义地》由清代诗人张裕钊所作,通过对西湖义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先贤遗泽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
“魂兮归来,云梦潇湘,是万古伤心之地”,开篇以深情的呼唤,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哀愁与缅怀的意境之中。云梦、潇湘,皆为古代著名的山水之地,此处借以象征西湖义地所在之处,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情感的寄托。万古伤心之地,既是对西湖义地历史沧桑的感慨,也是对先贤们离世后留下的无尽思念。
“神具醉止,渤碣恒卫,有诸公遗泽在人”,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神具醉止,暗示着先贤们的智慧与精神如同美酒,虽已逝去,但其影响却如同醇香一般,久久不散。渤碣恒卫,则是以大海的广阔与永恒,比喻先贤们的精神遗产如同海洋般宽广深远,永远守护着后来者的心灵。诸公遗泽在人,直接点明了先贤们的精神与成就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他们的智慧、品德、情怀,如同种子一般,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世代相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西湖义地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们高尚品质与伟大贡献的崇高敬意。
澄湖淡月,响渔榔无数。一霎通波拨柔橹。
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离根绽点点牵牛花吐。
红楼思此际,谢女檀郎,几处残灯在窗户。
随分且奇眠,枕上吴歌,声未了梦轻重作。
也尽胜鞭丝乱山中,听风铎郎当,马头冲雾。
维海汤汤,三山居其中。鼎足以立,贝阙而珠宫。
仙人翱且游,其乐不可穷。
谁其从之,二八白鹤往来西复东。
山之高矣,有石斯嵷。鹤之洁矣,有羽斯丰。
引吭乎皎月,而振翼乎清风。
醴泉芝草供饮啄,倏不知春夏与秋冬。
鹤之鸣矣,彻于九重。鹤之止矣,间世一逢。
衔来丹枣之实大,与安期同得而食之,寿偕天地无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