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春南巡,历阅江浙境。
水乡偏少雨,花柳弄晴影。
松自属栖霞,石应让龙井。
谢屐不沾泥,一一穷佳景。
回忆春南巡,历阅江浙境。
水乡偏少雨,花柳弄晴影。
松自属栖霞,石应让龙井。
谢屐不沾泥,一一穷佳景。
此诗描绘了乾隆皇帝一次春日南巡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细腻描绘与赞美。首句“回忆春南巡”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诗人曾经亲临江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历阅江浙境”则进一步强调了游览范围之广。
“水乡偏少雨,花柳弄晴影”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水乡的湿润与雨水的稀少形成对比,而花柳在晴天的光影中摇曳生姿,更添了几分生机与美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使得画面更加鲜活。
“松自属栖霞,石应让龙井”则将视线转向更为具体的自然景观。松树与栖霞山、石头与龙井茶,都是江南山水中的标志性元素。诗句不仅描绘了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也暗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最后,“谢屐不沾泥,一一穷佳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尽情欣赏与留恋。谢屐,古代文人登山或游历时穿的木屐,此处借指行走在江南山水间,不沾染泥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追求与珍惜。通过这一细节,诗人的情感得以升华,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幅江南山水的画卷,更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情感与对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文化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达人无陕虑,志士多烈心。
轩车骋高瞩,宁怀空谷音。
皇涂遘屯险,天祸杳幽深。
四海沸波澜,三光翳若沈。
伊川岂无叹,越裳不可吟。
回风厉中野,悲响飒神衿。
明发念于役,嘉候感鸣禽。
寒烟睇春甸,连崿阻岖嵚。
振衣奋远步,施罝谢中林。
愧乏荆璆美,贞往事在今。
峭壁陡立洪涛风,孤影倒入鼋鼍宫。
建业千峰似奔马,磅礴至此形将穷。
蛾眉博望渺天际,大江东去青濛濛。
我来吊古意怆恻,所惜不见大峨仙子锦衣玉带乘云鬉。
骑鲸仙去倏千载,空馀酒楼巀嶪撑苍穹。
宋虞雍公亦健者,书生唾手成大功。
想其视师出仓卒,已有成竹藏胸中。
或言破贼出天幸,此辈安足知英雄。
英雄千古浪淘尽,惟馀二子姓氏长留天地不与江流东。
问天搔首发悲咤,昏鸦如墨腾遥空。
江波动摇忽变色,海天落日磨青铜。
馀霞半空散成绮,寒铓激射光熊熊。
天公悯我所如独不偶,故幻异景娱双瞳。
忆昨夔巫返孤棹,亦于此地维乌篷。
江风飒飒起遥渚,雨洗翠巘轻烟笼。
芦花荻絮白于雪,青枫乌桕酣初红。
终竟山川秘灵怪,朝暮变幻羞雷同。
饥劬慰劳起斟酌,银鳞尺半初收筒。
醉来閒抱水云宿,诗成啸傲夸穷工。
因之哦诗寄刘子,缄题留待东归鸿。
《采石舟中走笔寄呈刘绍庭孝廉》【清·董敬舆】峭壁陡立洪涛风,孤影倒入鼋鼍宫。建业千峰似奔马,磅礴至此形将穷。蛾眉博望渺天际,大江东去青濛濛。我来吊古意怆恻,所惜不见大峨仙子锦衣玉带乘云鬉。骑鲸仙去倏千载,空馀酒楼巀嶪撑苍穹。宋虞雍公亦健者,书生唾手成大功。想其视师出仓卒,已有成竹藏胸中。或言破贼出天幸,此辈安足知英雄。英雄千古浪淘尽,惟馀二子姓氏长留天地不与江流东。问天搔首发悲咤,昏鸦如墨腾遥空。江波动摇忽变色,海天落日磨青铜。馀霞半空散成绮,寒铓激射光熊熊。天公悯我所如独不偶,故幻异景娱双瞳。忆昨夔巫返孤棹,亦于此地维乌篷。江风飒飒起遥渚,雨洗翠巘轻烟笼。芦花荻絮白于雪,青枫乌桕酣初红。终竟山川秘灵怪,朝暮变幻羞雷同。饥劬慰劳起斟酌,银鳞尺半初收筒。醉来閒抱水云宿,诗成啸傲夸穷工。因之哦诗寄刘子,缄题留待东归鸿。
https://shici.929r.com/shici/gFRY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