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寒,清漏短。帐底沈香火暖。残烛暗,小屏弯。
云峰遮梦还。那些愁,推不去。分付一檐寒雨。
檐外竹,试秋声。空庭鹤唤人。
绿窗寒,清漏短。帐底沈香火暖。残烛暗,小屏弯。
云峰遮梦还。那些愁,推不去。分付一檐寒雨。
檐外竹,试秋声。空庭鹤唤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秋雨后的静谧画面。开篇“绿窗寒,清漏短”设置了一个凉爽而又略显萧瑟的夜晚氛围,通过“绿窗”的形象传达出室内的幽雅与静寂,而“清漏短”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紧接着,“帐底沈香火暖”让人感受到室内的温馨与舒适,通过帐中的沈香与火炉的温暖来营造出一个避寒的安稳之所。
“残烛暗,小屏弯”则转换了视角,从室内的光线和摆设切入,烛光的昏暗与小屏的曲折不仅是对室内布置的细腻描绘,也象征着夜深人静之时的心境。
“云峰遮梦还”一句,通过山峰挡住梦想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对于某些愿望或追求不能实现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那些愁,推不去”则直接流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郁结,这些烦恼似乎随着夜深而加剧。
最后,“分付一檐寒雨。檐外竹,试秋声。空庭鹤唤人。”三句,则是对室外景象的描写。一方面通过“分付一檐寒雨”传达出初秋时节的凉意,一方面通过“檐外竹,试秋声”捕捉到了竹间传来的秋夜之声,这些自然的声音似乎在回应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伤。而“空庭鹤唤人”则是对夜半时分,鹤鸣声中带有一丝凄凉和孤独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精准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一个多层次、丰富的情境。它不仅是对初秋夜晚的一种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揭示。
长安古都会,弭节暂盘桓。
群公日惠顾,樽俎接清欢。
如何别此去,遥遥赴皋兰。
维时秋已分,日夕风露寒。
清霜肃原野,草树渐摧残。
玄蝉噤其声,蟋蟀鸣夜阑。
客子感时序,悽然怀永叹。
回望双阙遥,迢递层汉间。
清光劳梦寐,行役何时还。
青阳布时序,游子戒晨装。
崎岖越乡郡,迤逦登我堂。
感旧一挥涕,相视鬓逾苍。
念昔萦微禄,相遇天一方。
风涛起奄忽,章水鲸鲵扬。
削地诛晁错,系狱悲邹阳。
戢羽还故栖,仰视天茫茫。
昏霾一朝解,日月回精光。
天人尽纾愤,岂伊私愿偿。
子独秉高义,意气相激昂。
涓辰集朋旧,壶榼宴山庄。
人生适意耳,此会安可常。
冥鸿谢矰缴,去去天路长。
山为春城媚,鳌峰更可观。
便当轻五老,何待觅三韩。
灵气知深郁,奇形惜太剜。
俯身穿石罅,侧足上厓端。
岚重行衣湿,苔深步屧乾。
小庵幽处缚,重殿卸边攒。
日近关常暖,霞封洞不寒。
梦龛仙骨蜕,木象古真刊。
声宿鸣琴室,香馀拜斗坛。
把芝呼白鹿,种竹引青鸾。
屡憩纯阳子,时游靖长官。
曲阑凭玛瑙,横管执琅玕。
沆瀣非凡食,芙蓉是道冠。
龙犹围故鼎,鸟解啄遗丹。
逸迹追何及,长生学不难。
挥杯送双目,随鹤过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