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邻几持国景德寺纳凉》
《和邻几持国景德寺纳凉》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古风

四时急相乘,五月大火中。

天地为炽炉,万物皆沸铜。

吁嗟望云汉,长啸怀清风。

覆载虽高厚,局蹐似不容。

蚩蚩道旁子,奔走劳厥躬。

外以尘土伤,内为利害攻。

狂酲无由濯,势与群物终。

安知逍遥游,采真得所从。

宝宇豁高严,剧谈叩真空。

虚白从中来,清凉脱樊笼。

惜哉但独乐,不与斯人同。

作诗寄妙赏,藐若凌青穹。

依隐或玩世,诡时在不逢。

三复金玉音,旷然已发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人们在酷热中劳碌奔波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天地比作炽炉,万物比作沸腾的铜,形象地展现了夏季的炎热。接着,诗人通过“吁嗟”、“长啸”等动作,表达出对清凉之风的渴望和对清静心境的追求。

“覆载虽高厚,局蹐似不容”,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尽管天地广阔,万物生长,但对于个体而言,却仿佛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中,难以自由呼吸。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个体在宏大的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局限。

“蚩蚩道旁子,奔走劳厥躬”,诗人以“道旁子”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世俗生活中忙碌奔波的情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接下来,“外以尘土伤,内为利害攻”,进一步揭示了世俗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不仅外部环境恶劣,内心也受到各种利益冲突的侵扰。

“狂酲无由濯,势与群物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世俗束缚、寻求心灵解脱的渴望,但又意识到这并非易事,似乎只能与世间万物一同沉沦。

“安知逍遥游,采真得所从”,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状态——逍遥游,即不受世俗束缚、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希望找到一条通往这种生活的道路,实现内心的真正自由。

“宝宇豁高严,剧谈叩真空”,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精神世界,这里是一个高远而庄严的地方,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对话,仿佛是探索真理和宇宙奥秘的场所。

“虚白从中来,清凉脱樊笼”,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凉,仿佛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最后,“惜哉但独乐,不与斯人同”,表达了诗人对能够与他人共享这种精神自由的遗憾,以及对能够理解和支持这种追求的人的渴望。

“作诗寄妙赏,藐若凌青穹”,诗人通过创作诗歌,将自己的感悟和追求传达给世人,希望能够超越凡俗,达到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依隐或玩世,诡时在不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和玩世不恭态度的思考,以及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这些态度可能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的现实。

“三复金玉音,旷然已发矇”,诗人反复品味着这些深刻的教诲,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释放,仿佛从蒙昧中觉醒。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苗户部挽词·其一

虽负文场志,何惭国士风。

王廷曾抗论,庙鼎合铭功。

玉树摧平地,朱霞落半空。

故人遗叹在,秋后有惊鸿。

(0)

无妄仙

清风窗外云初去,明月池中鹤自还。

春色一帘閒睡过,瑶花落尽不抽关。

(0)

宿山馆·其十

远村樵采皆归舍,近涧人烟已上灯。

黍饭未炊催秣马,蕨羹初熟喜逢僧。

兽争食斗牙磨血,鸟近泉栖羽刷冰。

若到红尘人见问,不将水溜结为层。

(0)

答杨存中

出郭人来又换诗,七香官酒杏花枝。

我诗却恐春风惜,莫使春风度度知。

(0)

送路倅·其二

我曹初作綵衣郎,白纻先生正擅场。

大笔可堪专簿领,远图终恐用文章。

清淮绝唱新盈卷,绿发奇篇旧满囊。

此去功名都未测,公年方永力方强。

(0)

和蹇受之·其三醉

醉乡恍惚在空虚,若论真恬世所无。

坐客任贪清者圣,今人何作古之愚。

宜教侧帽穿花过,更好敲门趁月沽。

谁似陶潜最潇洒,篮舆归去不须扶。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