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粥了也,头上安头。洗钵盂去,为蛇画足。
更问如何,自纳败阙。
吃粥了也,头上安头。洗钵盂去,为蛇画足。
更问如何,自纳败阙。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显所作的两首偈子中的第一首。它以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禅宗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对自我反省和简化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
"吃粥了也,头上安头",这两句看似简单,实则寓言深刻。"吃粥了也"描绘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时刻,而"头上安头"则形象地比喻一个人过分追求或自我膨胀,如同在自己的头顶上再加一个头,暗示了自我认知的局限和不必要的多余。
"洗钵盂去,为蛇画足",意指洗净餐具后,可能过于美化或做无谓的装饰,就像给蛇添上多余的脚,反而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过度修饰的警惕。
最后两句"更问如何,自纳败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诗人质疑过度追求完美是否必要,指出自己内在的不足(败阙)需要正视和改正,而不是外在的装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日常生活小事为切入点,通过禅宗的机锋,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内心的修养。
庭树悴其芳,凝霜一何白。
凫雁方南飞,翱翔振明月。
谁能弋此物,加餐可为悦。
念子谐宿欢,晤言两反侧。
一心抱衾裯,衣带缘以结。
斗酒怡亲爱,聊慰歧路别。
思驾双鸣驺,驰彼秦与越。
毋为守穷庐,悲欢年岁迫。
杜陵才人新丰客,剑佩相逢旧乡国。
纵酒狂歌梧桐秋,远游梦著邯郸陌。
黄金高台无复过,青云失路古来多。
诸侯贵门君不到,五陵豪气今如何。
只今家贫谁比数,黄叶秋风满窗户。
半室闲栖岭上云,一瓢独饮山中树。
薄俗纷纷那可言,暂时贫贱不须论。
君看旧日扬雄宅,寂寞苍苔空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