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成花香自霏,尽渠春瘦到秋肥。
朝阳灼若翠鸾帚,夕月织为金缕衣。
老眼几看华阀换,赁居暂作主人依。
轮囷松柏愁斤斧,莫道空山无是非。
不见成花香自霏,尽渠春瘦到秋肥。
朝阳灼若翠鸾帚,夕月织为金缕衣。
老眼几看华阀换,赁居暂作主人依。
轮囷松柏愁斤斧,莫道空山无是非。
这首诗描绘了中庭檀树叶的独特魅力与深沉寓意。开篇“不见成花香自霏”,以“霏”字生动地描绘出檀树叶在未开花时自然散发的香气,虽不显眼却弥漫四周,展现出一种内敛而持久的魅力。接着“尽渠春瘦到秋肥”,通过季节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檀树叶从春天的瘦弱到秋天的丰茂,展现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
“朝阳灼若翠鸾帚,夕月织为金缕衣”,运用比喻手法,将朝阳比作灼热的翠鸾帚,夕月比作织就的金缕衣,既赞美了檀树叶在不同时间下的美丽景象,也隐喻了生命的光辉与美好。这种对比和比喻的运用,使得诗句富有画面感和诗意。
“老眼几看华阀换,赁居暂作主人依”,诗人以“老眼”自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华阀换”象征着社会地位的更迭,而“赁居暂作主人依”则暗示了诗人对暂时栖身之所的依赖与无奈。这一句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主题。
最后,“轮囷松柏愁斤斧,莫道空山无是非”,以松柏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世间是非的思考。松柏虽历经风雨而不倒,但仍然担心被砍伐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行为后果的反思。同时,“莫道空山无是非”一句,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即使在看似宁静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是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庭檀树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的融合,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