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月琴风忆旧游,半在杭州,半在扬州。
无端春色冷于秋,也为莺愁,也为花愁。
夜阑独自倚香篝,拈尽诗筹,数尽更筹。
相逢何处木兰舟,梦断楼头,肠断江头。
酒月琴风忆旧游,半在杭州,半在扬州。
无端春色冷于秋,也为莺愁,也为花愁。
夜阑独自倚香篝,拈尽诗筹,数尽更筹。
相逢何处木兰舟,梦断楼头,肠断江头。
这首《一剪梅》由清代诗人王允持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开篇“酒月琴风忆旧游”,将饮酒、赏月、抚琴与往昔的欢聚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半在杭州,半在扬州”,点明了回忆中的地点,杭州与扬州在中国古代都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这样的选择无疑增添了回忆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
“无端春色冷于秋,也为莺愁,也为花愁。”春日本应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之时,但在诗人眼中却显得冷清,仿佛连黄莺和花朵都在为这莫名的哀愁而忧心。这种反常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或许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亦或是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夜阑独自倚香篝,拈尽诗筹,数尽更筹。”夜晚降临,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散发着香气的篝火旁,手中拿着诗筹(古代用于计数或游戏的工具),数着更筹(古代计时工具),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更加深了情感的沉重与哀愁。
最后,“相逢何处木兰舟,梦断楼头,肠断江头。”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渴望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木兰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船,常被用来象征漂泊与离别。梦断楼头,肠断江头,则直接抒发了对相聚的向往与对离别的痛苦,情感达到了高潮。
整体而言,《一剪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复杂感受,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