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犹不厌山行,石磴攲危步履轻。
夹路不闻双阙在,幽岩应有五芝生。
春寒未放迁莺啭,风暖先催布谷鸣。
我欲营茅留俗驾,无赀谁寄孔方兄。
山居犹不厌山行,石磴攲危步履轻。
夹路不闻双阙在,幽岩应有五芝生。
春寒未放迁莺啭,风暖先催布谷鸣。
我欲营茅留俗驾,无赀谁寄孔方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颐浩在游览天台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句“山居犹不厌山行”,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即使住在山上,也依然乐于在山中行走,流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心境。接着,“石磴攲危步履轻”描绘了山路崎岖,但诗人却能轻松地行走,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夹路不闻双阙在,幽岩应有五芝生”两句,通过对比城中的双阙(宫殿)与山中的幽静,以及想象山中可能生长的灵芝,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简朴的转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春寒未放迁莺啭,风暖先催布谷鸣”则以季节的变化为背景,春寒未尽,黄莺尚未开始歌唱,而春风已暖,布谷鸟却已开始啼鸣,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我欲营茅留俗驾,无赀谁寄孔方兄”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山中建造茅屋,留驻俗世的念头,但又因经济条件有限而感到无奈。这里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某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蓉溪锦溪相并清,益绵二美元齐名。
涪江东来始汇派,花月下映双溪明。
溪边合有幽人住,颍水箕山不同处。
大鹏飞歇寻上征,子凤文城会飞去。
平分书屋真卧庐,万卷亦有李峤书。
小坐芙蓉问秋水,花意人意溪与俱。
千树亭亭青玉立,殷红艳紫纷然集。
碧桃夭杏圣得知,就中别有阳和入。
君不见露下秋高金气严,零落相对还相妍。
万卉平林少颜色,皮剥叶老空自怜。
雪干霜柯仅谁识,大松岁久龙蛇迹。
小松直上不作难,咫强后手看亲植。
夜风㩧屋角,穿隙衾铁冷。
君心去如飞,脂辖觉仆猛。
遄归拜松楸,此味未隽永。
安知凋瘵邑,万室坐深阱。
饿虎吞羔豚,饥蛟食蛙黾。
章甫以屦苴,逢掖今裸裎。
喜人噤吞声,有若物在哽。
局蹐无控诉,空馀列行省。
常虞潢池中,窃弄在俄顷。
牿童与豮豕,绝不以力逞。
君行纳吾污,此实邦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