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自红酣起,香从静胜闻。
虹梁虽可跨,龙液不须焚。
天作池中底,风成水上文。
倚楹闲意绪,只与月平分。
凉自红酣起,香从静胜闻。
虹梁虽可跨,龙液不须焚。
天作池中底,风成水上文。
倚楹闲意绪,只与月平分。
这首诗描绘了杨园内的一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凉自红酣起”,以“红”字点明了夏日的热烈,而“凉”字则暗示了某种清凉之感的产生,这种反差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接着,“香从静胜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美好的氛围,香气在静寂中更为凸显,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诉说。
“虹梁虽可跨,龙液不须焚”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桥梁比作彩虹,既形象又富有诗意;“龙液”则可能暗指清泉或甘露,整个句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无需外力的介入,自然本身便能展现出其魅力。
“天作池中底,风成水上文”则是对水景的生动描绘,天空与水面相互映照,风起时水面波纹如文字般流动,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寓意着心灵的平静与深邃。
最后,“倚楹闲意绪,只与月平分”将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倚靠在柱子上,享受着这份闲适,与月光共享一片宁静。这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