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深宵,青山行客,爆竹催送年华。
廿年除夜,风雪到山家。
争向堂前问讯,亲欢喜、餐饭先加。
喁喁处、香篝翠被,温酒话天涯。
西瓜山一角,荒坟冷翠,疏竹啼鸦。
到如此烽烟,落日西斜。
今又声声腊鼓,除梦里、何处寻他。
宫纨在、消魂画扇,金井水荭花。
红烛深宵,青山行客,爆竹催送年华。
廿年除夜,风雪到山家。
争向堂前问讯,亲欢喜、餐饭先加。
喁喁处、香篝翠被,温酒话天涯。
西瓜山一角,荒坟冷翠,疏竹啼鸦。
到如此烽烟,落日西斜。
今又声声腊鼓,除梦里、何处寻他。
宫纨在、消魂画扇,金井水荭花。
这首《满庭芳·甲子除夕感旧》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赵熙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和感慨。词中以“红烛深宵”、“青山行客”、“爆竹催送年华”描绘出除夕夜的热闹与寂寥,暗示了岁月流转和人生如梦的主题。
“廿年除夜,风雪到山家”写出了作者经历的沧桑,风雪中的山家显得尤为凄凉,反映出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接下来,“争向堂前问讯”描绘了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而“香篝翠被,温酒话天涯”则流露出对远方亲朋的牵挂和对往昔相聚时光的回味。
下半部分,“西瓜山一角,荒坟冷翠,疏竹啼鸦”通过自然景象,寓言战乱后的荒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到如此烽烟,落日西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气氛。词人感叹,“今又声声腊鼓,除梦里、何处寻他”,意味着连梦境中的安宁都难以寻觅,现实的战争让他无法找到过去的宁静。
最后,“宫纨在、消魂画扇,金井水荭花”借物抒怀,宫纨扇和水荭花象征着昔日繁华与美好,如今只剩下空虚与凋零,表达了词人对盛世不再的深深哀叹。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赵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的历史责任感。
江风流轻帆,入峡忽瞬息。
二禺突兀来,瞥眼若新觌。
羲轮晨无光,天瘦壁面窄。
阴崖蓄孤高,势与阳崖敌。
草木胎精华,暮冬见春色。
苍茫云水间,气候太古积。
夙闻二帝子,高栖有遗宅。
截竹鸣鸾凰,天吹空遥忆。
葛洪与达摩,窅窱仙佛迹。
孙恪亦奇缘,归猿何由觅。
胜事烟云流,往辄成故昔。
予亦片时客,百年几览历。
风尘念前途,对景倍珍惜。
长羡飞来僧,真机守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