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僧人的日常生活,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平和与自在。诗人首先描述早晨起床后的仪式,包括洗脸、整理衣物、进入道场(可能是佛教的禅房或者道观),整个过程中诗人保持着一种寂然无为的心境,只专注于一炉香。
午后,诗人脱去头巾和簪(古代妇女用的发饰),在窗下小憩,享受清风的抚摸,这种生活让人不禁联想到远古的圣贤。日落时分,诗人携杖散步于林塘之间,或饮茶一盏,或吟诵诗章,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晚餐简单,不一定每天都吃,而且有时候只喝酒。诗人用“命觞”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夜晚时分,用一曲秋霓裳送走闲适的夜晚,显得心境宁静而超脱。
最后,诗人总结了一天的生活节奏,五个时段都有规律的作息。他们自喜于年老时依然健康,不嫌弃这种平淡中的忙碌。对于世俗的是非评议,诗人选择了遗忘,仿佛在问及此生何处栖息时,他们回答,这里就是“无何乡”。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禅意和生命的智慧,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好诗。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適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
穷巷独无成,春条只盈把。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乃知古时人,亦有如我者。
故人美酒胜浊醪,故人清词合风骚。
长歌满酌惟吾曹,高谈正可挥麈毛。
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阳告捷倾前后。
武侯腰间印如斗,郎官无事时饮酒。
杯中绿蚁吹转来,瓮上飞花拂还有。
前年持节将楚兵,去年留司在东京,今年复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彭门剑门蜀山里,昨逢军人劫夺我,到家但见妻与子。
赖得饮君春酒数十杯,不然令我愁欲死。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
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
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飘飘方寓目,想像见深意。
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
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
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
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
款段苦不前,青冥信难致。
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