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宫殿入荒芜,麦秀渐渐遍故墟。
石室已烧丹灶火,碧天难挽紫云车。
时人未识辽东鹤,鸿宝谁传箧里书。
一自箫声飞去后,海南无处问诸孤。
紫宸宫殿入荒芜,麦秀渐渐遍故墟。
石室已烧丹灶火,碧天难挽紫云车。
时人未识辽东鹤,鸿宝谁传箧里书。
一自箫声飞去后,海南无处问诸孤。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以及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感慨。首句“紫宸宫殿入荒芜”直接点出昔日繁华的皇宫如今已是一片荒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麦秀渐渐遍故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感,麦苗在废墟上生长,象征着时间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
“石室已烧丹灶火,碧天难挽紫云车”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石室中的丹灶已成灰烬,象征着曾经的功名利禄化为乌有;碧空中难以挽留的紫云车,则暗喻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最终归于尘土,无法再回到过去的荣光中。
“时人未识辽东鹤,鸿宝谁传箧里书”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辽东鹤是古代传说中的仙鹤,鸿宝则是传说中的仙药,这里借以表达对仙道或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时人未识”、“谁传”则表明这种追求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难以实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最后,“一自箫声飞去后,海南无处问诸孤”两句,以箫声的消逝象征着某种美好事物的远去,而“无处问诸孤”则表达了对失去的怀念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过往辉煌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何年血雨潇湘渚,尽渍琅玕枝叶里。
翠华巡狩不归来,泪满红冰愁二女。
胭脂界破芳容老,绛节霓旌谩纷绕。
楚魂啼罢黯消魂,望入霞光九疑小。
丹山凤鸟飞无数,不□裙底凌波步。
珊瑚击碎如意钩,桃花零落仙游处。
一雨鸣秋声断续,雨声都在萧萧竹。
谁言此夜送凄凉,称我西窗剪吟烛。
晓风吹散云糊模,火轮照见青珊瑚。
珠宫掉尾舞龙子,丹穴振翎来凤雏。
任公笑看无尘土,斫竹欲借吴刚斧。
远向沧江钓六鳌,不管湘娥心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