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看灯忆旧年,紫骝驰道拂金鞭。
云机綵织千丝锦,玉井花开十丈莲。
笑选笙歌徵杜曲,坐穷河汉问张骞。
如今却守城南寺,苏晋长斋绣佛前。
元夕看灯忆旧年,紫骝驰道拂金鞭。
云机綵织千丝锦,玉井花开十丈莲。
笑选笙歌徵杜曲,坐穷河汉问张骞。
如今却守城南寺,苏晋长斋绣佛前。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赏灯的情景,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首句“元夕看灯忆旧年”点明了时间与主题,元宵佳节,灯火辉煌,勾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接着,“紫骝驰道拂金鞭”,以骏马飞驰的场景,生动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腾。
“云机綵织千丝锦,玉井花开十丈莲”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元宵灯会的景象比作云中织出的彩锦,以及玉井中绽放的莲花,形象地描绘了灯会的绚丽多彩和规模宏大。
“笑选笙歌徵杜曲,坐穷河汉问张骞”则通过描绘人们在音乐与美酒中欢笑畅谈,以及仰望星空,追思历史人物的情景,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与文化内涵。
最后,“如今却守城南寺,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如今远离繁华,静守寺庙,过着清修生活的心境。这里引用了苏晋长斋绣佛的故事,寓意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心已归于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元宵节的盛况,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当下心境的反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怀旧与超脱的主题。
从哭李来伤道气,自亡元后减诗情。
金丹同学都无益,水竹邻居竟不成。
月夜若为游曲水,花时那忍到升平。
如年七十身犹在,但恐伤心无处行。
水南水北雪纷纷,雪里欢游莫厌频。
日日暗来唯老病,年年少去是交亲。
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
今日邹枚俱在洛,梁园置酒召何人。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
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
[云韶,雅曲,上多与宰相同听之。
]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
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想尔到边头,萧条正值秋。
二年贫御史,八月古邠州。
丝管闻虽乐,风沙见亦愁。
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