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衢回北第,驰道度西宫。
树阴连袖色,尘影杂衣风。
采桑逢五马,停车对两童。
喧喧许史座,钟鸣宾未穷。
槐衢回北第,驰道度西宫。
树阴连袖色,尘影杂衣风。
采桑逢五马,停车对两童。
喧喧许史座,钟鸣宾未穷。
这首《长安道》描绘了长安城中繁华与繁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生活的生动画面。
首先,“槐衢回北第,驰道度西宫。”开篇即以“槐衢”和“驰道”点明地点,槐树成行的道路连接着北边的府邸,而宽阔的官道则穿过西边的宫殿。这里不仅描绘了道路的壮丽,也暗示了长安作为都城的宏伟与尊贵。
接着,“树阴连袖色,尘影杂衣风。”树木的阴影与人们的衣袖颜色相互映衬,尘土在微风中飘扬,与人的衣物交织在一起,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城市的热闹与繁忙。同时,也体现了长安城中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
“采桑逢五马,停车对两童。”描绘了一幅农忙时节的场景,采桑女偶遇皇家出行的车队(五马代表皇家出行的豪华与威严),路边停下车来,与两个孩童相对而立。这一幕既展示了皇家的尊贵,又体现了普通百姓与皇家之间的和谐共处。
最后,“喧喧许史座,钟鸣宾未穷。”“许史座”借用了汉代名门许氏和史氏的典故,形容宴会的盛大与宾客众多。宴会中钟声悠扬,宾客们尚未尽兴,形象地描绘出长安城中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与社交活动的频繁。
整体而言,《长安道》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繁忙以及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是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风貌的生动写照。
此意无所欲,闭门风景迟。
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日暮秋风吹野花,上清归客意无涯。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还似世人生白发,定知仙骨变黄芽。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沅水连湘水,千波万浪中。
知郎未得去,惭愧石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