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咸丰庚申四月十三日,江邑失守,东乡民团未散,虽连获胜仗,然早知势不可支,祸临旦夕矣。端午日,犹率族人诣祠祭献,悲号永别。至六月十一日,果掠华墅。自后贼踪不绝,居民东奔西窜,十室九空。忽忽经年,又值端午矣。时暂栖陶氏延野堂,有感而作》
《咸丰庚申四月十三日,江邑失守,东乡民团未散,虽连获胜仗,然早知势不可支,祸临旦夕矣。端午日,犹率族人诣祠祭献,悲号永别。至六月十一日,果掠华墅。自后贼踪不绝,居民东奔西窜,十室九空。忽忽经年,又值端午矣。时暂栖陶氏延野堂,有感而作》全文
清 / 张玉墀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去岁值今辰,挥泪别先祖。

今岁更流离,客舍逢端午。

蘋藻不克荐,魂梦谒祠宇。

有家不得归,避敌如避虎。

一年复一年,春风又夏雨。

令节徒徘徊,聊以酌村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咸丰庚申年间,端午节时在江邑祭祖的情景,以及随后家乡被贼寇侵扰,生活动荡不安的境遇。诗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去岁值今辰,挥泪别先祖”,表达了去年在同一天与先祖告别的悲伤,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接着,“今岁更流离,客舍逢端午”则直接点明了今年端午节时,作者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只能在异乡度过佳节的无奈。

“蘋藻不克荐,魂梦谒祠宇”一句,写出了作者无法亲自前往祠堂祭祀的遗憾,只能在梦中向祖先表达敬意。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凸显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有家不得归,避敌如避虎”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及家人为了躲避敌人,不得不四处逃亡,如同躲避猛虎一般,生活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

“一年复一年,春风又夏雨”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界的循环更替,与人类生活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令节徒徘徊,聊以酌村酤”表达了作者在佳节之际,只能独自饮酒,怀念过去团圆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作者在战乱中的痛苦经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

作者介绍

张玉墀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寄彭穆之

乡闾谁信合并难,数月曾无一日欢。

酿酒祇应谋自醉,题诗未肯借人看。

林间麋鹿全天性,涧底松筠保岁寒。

青眼白头相望在,闭门高兴愧袁安。

(0)

赠欧阳亦雪

欧阳处士有行窝,束担琴书处处过。

肘后药分丹火秘,雪中梅放墨花多。

老来怀抱思倾写,病起筋骸费按摩。

闻与赤松黄石伴,楼居此日意如何。

(0)

题徐士振蜀路看梅卷

綵服曾游锦水滨,见梅如见故乡亲。

当时鼓棹难为别,此日挥毫欲写真。

万里蜀山频入梦,一枝春色远随人。

欧阳翰墨名当代,赠尔寒梢数萼新。

(0)

予壮年时幽居山谷尘俗罕接惟与泉石草木为侣日徜徉其间醒悦心目而已年老力衰世移事改向之醒心悦目者反足以损灵乱思矣盖所养于中者既异故应于外者自殊是以石失其贞而存其乱木失其美而存其恶泉失其清而存其污草失其劲而存其弱理固然也因成律诗四首以泄胸中之郁抑呈录同志庶知比兴之有在焉·其四

弱草不堪扶,晴沙路更虚。

因风长自偃,得雨始微舒。

车马频年路,牛羊几处馀。

生成由造物,留补烧痕疏。

(0)

五杂组·其二

五杂组,云锦裳。往复还,双鸳鸯,不获已守空房。

(0)

东郊劝农为王侯必先赋

灵雨初零动土膏,东郊五马出游遨。

老农欲遂三秋望,贤守宁辞一日劳。

牛角无歌何用扣,豚蹄有酒正颜操。

题诗记得豳风句,祭韭开冰复献羔。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