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龙眼真并驱,大乔小乔两名姝。
先生后生伯仲耳,胡为呼汝荔枝奴。
魏文珍异特有诏,君谟遗落不作图。
秋风弱弱吹正熟,枝头万颗骊龙珠。
黄金包子乍擘破,容色莹洁滑腻肤。
百果羞缩不敢前,玉液入口风味孤。
我欲荐之九重备玉食,又恐如汉十里一置,五里一堠,人马俱毙长安衢。
宁教置身炎州幽侧地,不与杨梅庐橘争献承明庐。
独不闻苏子当年有至论,蛮荒非汝辱,倖免妃子污。
至今为汝数传诵,千载一洗旁挺诬。
荔枝龙眼真并驱,大乔小乔两名姝。
先生后生伯仲耳,胡为呼汝荔枝奴。
魏文珍异特有诏,君谟遗落不作图。
秋风弱弱吹正熟,枝头万颗骊龙珠。
黄金包子乍擘破,容色莹洁滑腻肤。
百果羞缩不敢前,玉液入口风味孤。
我欲荐之九重备玉食,又恐如汉十里一置,五里一堠,人马俱毙长安衢。
宁教置身炎州幽侧地,不与杨梅庐橘争献承明庐。
独不闻苏子当年有至论,蛮荒非汝辱,倖免妃子污。
至今为汝数传诵,千载一洗旁挺诬。
这首诗以龙眼为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龙眼独特魅力的赞美。诗中将龙眼比作“骊龙珠”,形象地描绘了其晶莹剔透、色泽诱人、口感滑腻的特点。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其他水果,强调了龙眼的独特风味,如同“玉液”般珍贵,让人难以忘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龙眼的特殊情感,希望将其推荐给帝王享用,但又担心它可能遭遇与某些水果相似的命运——被频繁运输导致损耗,甚至可能成为权贵的玩物。因此,诗人宁愿让龙眼生长在远离繁华的炎州,保持其自然状态,避免不必要的纷扰。
最后,诗人引用了苏轼的观点,认为龙眼不应被视为蛮荒之地的产物,以免玷污其名声。这一观点反映了诗人对龙眼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它独特地位的尊重。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龙眼的美味和美丽,还蕴含了对自然、美食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
四散号呶,俶扰无隅。埋之深渊,飘然上浮。
骑龙披青云,汎览游八区。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
西摩月镜,东弄日珠。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
群仙来迎塞天衢,凤皇鸾鸟灿金舆。
音声嘈嘈满太虚,旨饮食兮照庖厨。
食之不饫饫不尽,使人不陋复不愚。
旦旦狎玉皇,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
宛宛舒舒,忽不自知。
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
俄而散漫,斐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
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
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颜如芙蓉,顶为醍醐。
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下顾人间,溷粪蝇蛆。
《出世篇》【唐·皇甫湜】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四散号呶,俶扰无隅。埋之深渊,飘然上浮。骑龙披青云,汎览游八区。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西摩月镜,东弄日珠。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群仙来迎塞天衢,凤皇鸾鸟灿金舆。音声嘈嘈满太虚,旨饮食兮照庖厨。食之不饫饫不尽,使人不陋复不愚。旦旦狎玉皇,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宛宛舒舒,忽不自知。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俄而散漫,斐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颜如芙蓉,顶为醍醐。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下顾人间,溷粪蝇蛆。
https://shici.929r.com/shici/4fs72V.html
出郭离言多,回车始知远。
寂然层城暮,更念前山转。
总辔越成皋,浮舟背梁苑。
朝朝劳延首,往住若在眼。
落日孤云还,边愁迷楚关。
如何溆花发,复对游子颜。
古寺杉栝里,连樯洲渚间。
烟生海西岸,云见吴南山。
惊风扫芦荻,翻浪连天白。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由来许佳句,况乃惬所适。
嵯峨天姥峰,翠色春更碧。
气凄湖上雨,月净剡中夕。
钓艇或相逢,江蓠又堪摘。
迢迢始宁墅,芜没谢公宅。
朱槿列摧墉,苍苔遍幽石。
顾予任疏懒,期尔振羽翮。
沧洲未可行,须售金门策。
海岸耕残雪,溪沙钓夕阳。
客中何所有,春草渐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