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朝遣使边邮,敢谓贤劳万里游。
堂上蘋蘩须自荐,客边饥渴莫深忧。
长安儿女三秋别,明月关山两地愁。
问我今宵何处宿,居庸关上自旄头。
九重朝遣使边邮,敢谓贤劳万里游。
堂上蘋蘩须自荐,客边饥渴莫深忧。
长安儿女三秋别,明月关山两地愁。
问我今宵何处宿,居庸关上自旄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的《答内赠次前韵》。诗中描绘了诗人远赴边疆,与家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句“九重朝遣使边邮”,点明了诗人作为朝廷使者,肩负重任,前往遥远的边疆。接着“敢谓贤劳万里游”一句,既是对自身使命的肯定,也暗含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堂上蘋蘩须自荐,客边饥渴莫深忧。”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家庭比作“蘋蘩”,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艰苦生活。
“长安儿女三秋别,明月关山两地愁。”这里通过对比长安与边关,以及时间的流逝(三秋),表现了诗人与家人分别之久,以及由此产生的深深愁绪。
最后,“问我今宵何处宿,居庸关上自旄头。”诗人以居庸关上的星宿(旄头)自比,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宿营的情景,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情和对远方的忧虑,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论正哗。
安得骑鲸従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