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行天地肃,视听此为真。
一对高山奏,如逢太古人。
宣情通万类,解愠及吾民。
杳矣谁知者,冰弦空复陈。
金行天地肃,视听此为真。
一对高山奏,如逢太古人。
宣情通万类,解愠及吾民。
杳矣谁知者,冰弦空复陈。
这首《秋琴》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绘秋日之琴,传达了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金行天地肃”以金秋时节的肃穆景象开篇,点明了季节背景,暗示着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接着,“视听此为真”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景象的直接感知,强调了真实与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一对高山奏,如逢太古人”运用比喻手法,将琴声比作高山的奏鸣,仿佛穿越时空,让人仿佛遇见远古先贤,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宣情通万类,解愠及吾民”进一步阐述了音乐的普遍意义,它能够传达情感,沟通万物,抚慰人心,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最后,“杳矣谁知者,冰弦空复陈”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孤独感。在这样的秋日里,即便琴声悠扬,却似乎只有知音难觅,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与共鸣的渴望,以及面对世间冷暖、人情淡薄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思和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性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