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其二》
《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其二》全文
元 / 马祖常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

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

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

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

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

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袁伯长返回浙东时所见的社会现实和内心的感慨。诗中通过“鸡鸣戒仆御”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紧迫与忙碌,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充满艰辛的旅程。随后,“具食起就涂”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中的劳顿与准备的必要性。

“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所需资源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物资的匮乏,以及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维持生计的不易。接着,“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许多人为了逃避战乱或贫困而逃离家园,这种景象让人心生悲悯。

“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画面,年老的夫妇因生活困苦而身体疲惫不堪,衣衫褴褛,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刻揭露。面对这样的场景,诗人“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表达了想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的愿望,但又无奈于自身力量的有限,只能为一人提供食物,凸显出救助之难。

最后,“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呼应内心的急切与悲痛,尽管步伐缓慢,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友人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深切期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元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光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马祖常

马祖常
朝代:元   字:伯庸   籍贯:元代色目   生辰:1279~1338

  经历: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猜你喜欢

醉花阴.暮春日,谨步家慈原韵

覆地绿云圆又碎。花比人憔悴。

小语问东君,一片红情,夕照能留未。

闲愁黯黯窗纱闭。悔识诗中味。

若不为聪明,明岁春归,省却伤心泪。

(0)

点绛唇

枝上俱空,堆阶重叠花无数。榆钱满树。

难买春光住。杜宇频啼,乱舞长空絮。风和雨。

送春归去。毕竟归何处。

(0)

醉花阴.夜坐

庭院沉沉春欲暮。点滴芭蕉雨。

宝篆已香销,默对孤灯,总是无情绪。

海棠红褪花无语。又春深如许。

燕子未归来,悄立黄昏,帘幕低垂处。

(0)

忆秦娥

垂珠箔。相邀女伴依妆阁。依妆阁。

闲敲棋子,夜灯花落。转更渐冷嫌衣薄。

呫吟不睡寻衫著。寻衫著。窗纱透晓,背灯才觉。

(0)

浪淘沙

鹃语最分明。唤梦谁醒,有流莺处有春情。

花底间关啼不住,可是双声。丝雨入帘轻。

灯外愁生。小鬟低怨说三更。

红晕镜潮羞病颊,幽思盈盈。

(0)

苏幕遮.新夏旅窗

饯春风,迎夏雨。何事春归,不带将愁去。

待撇愁魔向何处。病鬼勾留,偏借香奁住。

绿荫浓,新燕语。悄唤双鬟,与我将花数。

零落香魂谁是主。泪满红襟,种此情何故。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