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日有望,高灵来下。何以告诚,心惟物假。
有篚斯实,有宝斯籍。于以奠之,神光烛夜。
练日有望,高灵来下。何以告诚,心惟物假。
有篚斯实,有宝斯籍。于以奠之,神光烛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在绍兴祀岳镇海渎所写的第四十三首,名为《明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神灵的崇敬和诚恳的心情。
"练日有望,高灵来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天气清朗、神灵降临的景象。"练日"指的是晴好的日子,而"高灵来下"则表明了神性的降临,这种写法常见于古代祭祀诗文,用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
"何以告诚,心惟物假。"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神明的虔诚之心以及对万物生成的思考。"何以告诚"是说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真诚,而"心惟物假"则表明了一种哲思,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
"有篚斯实,有宝斯籍。" 这两句写的是祭祀时所用的礼器和珍宝,"篚"是一种盛放祭品的器具,而"宝"则是指用于祭祀的贵重之物。这两句话强调了祭祀的庄严与神圣。
"于以奠之,神光烛夜。" 这两句描绘了将这些礼器和珍宝供奉给神灵的情景,以及在夜晚神灵降临的壮观场面。"奠"是指供奉或献上,而"神光烛夜"则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超自然的光芒,即便是在黑夜中,神明的光辉照亮了大地。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宗教信仰和仪式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天命与自然秩序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