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阴背流水,远树夕含风。
避客溪桥外,逢僧野竹中。
问名无以答,斋食偶然同。
更向忘归处,方知过去空。
城阴背流水,远树夕含风。
避客溪桥外,逢僧野竹中。
问名无以答,斋食偶然同。
更向忘归处,方知过去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寺院景象。首句“城阴背流水,远树夕含风”以流水和远树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夕阳的余晖与微风交织,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接着,“避客溪桥外,逢僧野竹中”两句,通过“避客”与“逢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心态,同时也暗示了僧人的隐逸生活。诗人与僧人相遇于竹林之中,这一场景既显得自然和谐,又充满了禅意。
“问名无以答,斋食偶然同”则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虽然没有具体的问答,但通过共同的斋食,表达了彼此之间精神上的共鸣。最后,“更向忘归处,方知过去空”两句,点明了诗人在此地找到了内心的平静,领悟到了时间的虚幻与生命的真谛,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禾兮芃芃,稷兮翼翼。父老不乐,仰天太息。
长跪告父老,父老究何苦。
父老不苦长桥之蛟,与南山之猛虎。
父老慎勿悲,山有虎兮虎可摧,水有蛟兮蛟可挥。
儿不读书儿身何为。儿读书,读书不忘始。
少慕奋身,十年侠士。长慕事亲,十年孝子。
儿读书,读书不近名。儿为良臣兮,天王圣明。
儿为忠臣兮,谗人衅成。
匹夫百战成大功,身膺上将胪王公。
腰悬宝刀三尺水,为我醉舞生阴风。
猿伸隼击逞神异,左右辟易不敢视。
须臾见光不见人,银蛇万道抟空际。
材官执弓群射光,光凝金石声锵锵。
风雨骤至百灵走,空教羽镞纷飞扬。
耸身一击电母白,寒潮上激天龙狂。
雄心舞热发真怒,闭喘裂眦毛发竖。
壁上环观不是仇,馀威吹断庭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