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潦倒。鬓华催对秋昊。
春树暮云,隔断淮南,许多朋好。
点点黄沙争扑面,那堪侍、板舆亲老。
缀朝班,无补承明,早嗟枯槁。山渺渺。风浩浩。
身似鸟,长安道。
空回首乡山,接天连地,但见王孙芳草。
几度梦寻南下路,雁行何处心如捣。
又尘冗匆匆,问高天清晓。
人潦倒。鬓华催对秋昊。
春树暮云,隔断淮南,许多朋好。
点点黄沙争扑面,那堪侍、板舆亲老。
缀朝班,无补承明,早嗟枯槁。山渺渺。风浩浩。
身似鸟,长安道。
空回首乡山,接天连地,但见王孙芳草。
几度梦寻南下路,雁行何处心如捣。
又尘冗匆匆,问高天清晓。
此诗《帝台春》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位落魄文人的悲凉心境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句“人潦倒”直接点出主人公的落魄状态,紧接着“鬓华催对秋昊”,以岁月无情、白发生头的形象比喻,暗示了时光流逝与人生沧桑。接下来“春树暮云,隔断淮南,许多朋好”,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与朋友相隔两地、难以相聚的无奈与哀愁。
“点点黄沙争扑面,那堪侍、板舆亲老”两句,以黄沙喻指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同时流露出对年迈父母的牵挂与无法亲自侍奉的遗憾。接着“缀朝班,无补承明,早嗟枯槁”则表达了在官场中的无力感与自我价值的失落。
“山渺渺。风浩浩。身似鸟,长安道。”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飞翔于广阔天地间的鸟儿,却只能在长安这条道路上孤独前行,形象地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最后“空回首乡山,接天连地,但见王孙芳草”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即使远在天边,心中仍挂念着那片熟悉的土地和生长的植物。
“几度梦寻南下路,雁行何处心如捣”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无数次追寻回乡的道路,而心中的情感如同被捣碎一般,强烈而复杂。最后“又尘冗匆匆,问高天清晓”则以忙碌与匆忙的生活状态收尾,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在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面前的挣扎与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