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重城破,诸公此日危。
忽收文苑士,同草圣朝仪。
一苑非余僭,孤生念母慈。
故乡瞻望远,愁绝鬓成丝。
百战重城破,诸公此日危。
忽收文苑士,同草圣朝仪。
一苑非余僭,孤生念母慈。
故乡瞻望远,愁绝鬓成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百战重城破”设定了一种战争氛围,可能暗示着诗人经历过战乱的洗礼。紧接着“诸公此日危”则是对朋友们处境的担忧,似乎他们都面临着某种危险。
第三句“忽收文苑士”,“文苑士”指的是文学之士,即文人墨客。这句话表明诗人突然之间与这些同道中人有了交集。“同草圣朝仪”则是在说这些文人们一起来维护国家的礼仪制度,共同为国效力。
接下来的“一苑非余僭,孤生念母慈”则是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用“一苑”比喻自己独自一人,而“非余僭”则强调了这种孤单与众不同的感觉。接着的“孤生念母慈”深切地表露了对母亲之爱的思念,显示出诗人的温情和柔软。
最后两句“故乡瞻望远,愁绝鬓成丝”,则是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眺望,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忧愁。这种忧愁到了极点,以至于头发都变白了,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战争、友情、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勾勒出了一位文人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