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既至潍州寄同考礼者胶西张绅士行上元杨翮文举吴郡钱逵伯行郑元长卿嘉陵杨基孟载吴兴牟鲁仲望燕山翟汾文中东嘉余尧唐诸暨姜渐羽仪余上虞谢肃凡十人皆自浙西而至南京者也》
《既至潍州寄同考礼者胶西张绅士行上元杨翮文举吴郡钱逵伯行郑元长卿嘉陵杨基孟载吴兴牟鲁仲望燕山翟汾文中东嘉余尧唐诸暨姜渐羽仪余上虞谢肃凡十人皆自浙西而至南京者也》全文
明 / 谢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百战重城破,诸公此日危。

忽收文苑士,同草圣朝仪。

一苑非余僭,孤生念母慈。

故乡瞻望远,愁绝鬓成丝。

(0)
翻译
历经百战攻破坚固之城,今日各位官员身处险境。
突然召回文人学士,共同起草朝廷的礼仪制度。
一个文苑岂是我越权,只因思念母亲的慈爱。
遥望远方的故乡,愁苦使我两鬓如丝。
注释
百战:多次战斗。
重城:坚固的城市。
危:危险。
忽收:忽然召集。
文苑士:文人学士。
圣朝仪:朝廷礼仪。
僭:超越权限。
孤生:孤独的生活。
母慈:母亲的慈爱。
故乡:家乡。
瞻望:远望。
愁绝:极度愁苦。
鬓成丝:两鬓斑白如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百战重城破”设定了一种战争氛围,可能暗示着诗人经历过战乱的洗礼。紧接着“诸公此日危”则是对朋友们处境的担忧,似乎他们都面临着某种危险。

第三句“忽收文苑士”,“文苑士”指的是文学之士,即文人墨客。这句话表明诗人突然之间与这些同道中人有了交集。“同草圣朝仪”则是在说这些文人们一起来维护国家的礼仪制度,共同为国效力。

接下来的“一苑非余僭,孤生念母慈”则是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用“一苑”比喻自己独自一人,而“非余僭”则强调了这种孤单与众不同的感觉。接着的“孤生念母慈”深切地表露了对母亲之爱的思念,显示出诗人的温情和柔软。

最后两句“故乡瞻望远,愁绝鬓成丝”,则是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眺望,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忧愁。这种忧愁到了极点,以至于头发都变白了,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战争、友情、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勾勒出了一位文人的复杂心境。

作者介绍

谢肃
朝代:明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猜你喜欢

寄同年程松溪

匪材惭附骥,同诏入观文。

何意遭逢日,翻为聚散云。

名甘辞仕籍,身复远人群。

多少酬恩意,相看惟有君。

(0)

饯同年薛畏斋·其一

闻君亦报罢,理楫遂东归。

达者岂不适,其如人世违。

严城虚暮柝,旧馆振春衣。

知向山中奕,无心谈是非。

(0)

访卢天启

重访意中人,同游物外春。

为看容鬓改,始觉岁年新。

疏竹见山色,高斋款道真。

由来遁者逸,勿谢往来频。

(0)

哭罗木夫·其二

彩服趋庭处,乌巾对月吟。

橙溪秋自好,椒醑尔难寻。

蝶梦无醒枕,猿哀有泪襟。

思亲悲似貌,今日失知音。

(0)

寿龙北山八十

解绶谁能应虎符,身随大将战鄱湖。

至今白发身犹壮,解说当年八阵图。

(0)

别程舜敷·其一

昔我去江南,杨柳何青青。

今我来金台,雨雪日已零。

雨雪不足畏,所思在远征。

昔为双鸳飞,今作孤鸾鸣。

聚散讵有定,悲欢为谁情。

感此独徙倚,风露凄前荣。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