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临大祀,代礼制初宣。
祗以新除沐,犹虞碍吉蠲。
瓣香精室里,悃愫泽坛边。
胥荷安贞德,宏承资始天。
可能通旭卉,敢不洁铏笾。
回首思恩命,流光十五年。
北郊临大祀,代礼制初宣。
祗以新除沐,犹虞碍吉蠲。
瓣香精室里,悃愫泽坛边。
胥荷安贞德,宏承资始天。
可能通旭卉,敢不洁铏笾。
回首思恩命,流光十五年。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夏至遣亲藩恭代北郊怵惕靡安徬徨有述》。诗中描绘了在北郊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的情景,以及对这一仪式的虔诚与敬畏之情。
首句“北郊临大祀”,点明地点和事件——在北郊进行隆重的祭祀。接着“代礼制初宣”表明这是初次按照新的礼仪制度进行祭祀,体现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尊重。
“祗以新除沐,犹虞碍吉蠲”两句,表达了对仪式准备的严谨态度,即使已经进行了沐浴以示洁净,仍担心可能会有妨碍仪式顺利进行的因素存在,体现出对仪式神圣性的敬畏。
“瓣香精室里,悃愫泽坛边”描绘了在室内点燃香火,室外则洒满水泽,以增加仪式的庄重感和神秘色彩。同时,“悃愫”一词,表达了内心的真诚与虔诚。
“胥荷安贞德,宏承资始天”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重要性,认为它承载着安定社会、传承文明的使命,是对上天的尊崇与依赖。
“可能通旭卉,敢不洁铏笾”则表明了对仪式细节的严格要求,无论是日出之花还是祭品的摆放,都力求完美无瑕。
最后,“回首思恩命,流光十五年”表达了对过去十五年中所获得恩赐的感激之情,并回顾了这期间的种种经历,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参与其中的人们对于传统信仰的虔诚与敬畏之心。
里内张君生绰约,雅抱似欲翔寥廓。
家学早传张仲景,前身应是孙思邈。
曾饮长桑上池水,视脉还如睹三膜。
投剂几回死转生,救人何啻饥连渴。
不将蓬蔂异高门,当关百唤百不诺。
吾衰归卧衡庐交,反关谢客门罗雀。
三径荒芜竹树新,惟君来往穿林薄。
借问张君何所嗜,生爱清泉恬自乐。
神方不藉九转丹,淡尽凡情即仙药。
夜卧兜率宫,朝返络丝渡。
回瞻七十峰,峰峰蔽云雾。
忽然风捲重云开,紫盖朱陵似相顾。
遥观祝融隔层穹,空忆昨日经行处。
今日非昨日,人间异天路。
余本烟霞人,尘网宁自锢。
金简粗探虞夏文,莲花未蹑朱张步。
游踪苦被阴霾隔,元关莫藉仙源度。
我闻峨嵋之山高入天,上有灵仙不知数。
即今不复倚踌躇,驱车且向西游去。
重来拟结魏元君,不似桃源迷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