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天随子,令人逸兴孤。
村砧声自答,岸鸟□相呼。
河汉回西极,星辰入太湖。
古情吟不尽,明月照姑苏。
不见天随子,令人逸兴孤。
村砧声自答,岸鸟□相呼。
河汉回西极,星辰入太湖。
古情吟不尽,明月照姑苏。
这首《吴江夜泊》由元代诗人马臻所作,描绘了夜晚泊于吴江时的景色与心境。诗中以“不见天随子,令人逸兴孤”开篇,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天随子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在夜晚独处时的孤独与超脱之感。
接着,“村砧声自答,岸鸟□相呼”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如远处村落传来的捣衣声与岸边鸟儿的鸣叫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的“□”字可能为印刷错误或缺失,通常情况下应为“鸣”字,使得句子完整表达为“村砧声自答,岸鸟鸣相呼”。
“河汉回西极,星辰入太湖”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之中。银河在西方尽头蜿蜒,而璀璨的星辰似乎落入了浩瀚的太湖之中,这样的景象既壮观又神秘,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奥秘的遐想。
最后,“古情吟不尽,明月照姑苏”两句,诗人感慨于古人的深情厚意无法完全表达,而明月高悬,照亮了苏州城,不仅映照出城市的轮廓,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人情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新年半月雨不歇,连巷春泥马蹄没。
差池已过赏灯时,金尊玉管花空发。
娄东刺史趁新晴,特促然灯照夜明。
珠箔舞残初见月,红窗歌转乍闻莺。
六街九陌灯光晓,海城今夜春生早。
不是官衙恣宴游,为民预祝秋成好。
对景翻教忆去年,此时听雨正高眠。
华灯却掩春宵寂,谁道秋来更可怜。
九月十月风雨恶,到处田畴尽萧索。
卖男鬻舍仅供粮,那有馀钱更行乐?
闻说言官特疏求,减租诏下可无愁。
不辞彻夜笙歌沸,及此风光乐未休。
乐事无多忧转续,书生迂愿何时足。
乞取蟠螭玉九枝,携来遍照流亡屋。
昼永何当遣。向晴窗、开炉试茗,提壶洗砚。
偏是珍禽檐间语,又唤绣床针线。
谁省识、相思人倦。
幸有墙东樱桃树,破东风、已觉红深浅。
对妆阁,作清伴。凤城多少香轮碾。
只闲门、一番新雨,绣苔凝遍。
欲倩生花传幽绪,奈被江郎占断,但梦忆、故山清远。
遥盼吴淞春波阔,恨锦鳞、不寄回纹转。
馀芳泪,枕函泫。
高楼明月花吐香,江花抱月垂明光。
美人如花怨晓月,花月难寄关山长。
关山无花空对月,对月思花应断肠。
春花春月催人老,花残月缺关山道。
便移边月照江花,几见花如边月好。
当时邀月醉花前,春江花月年复年。
忍抛花月作尘梦,花晨月夕心茫然。
却忆美人爱花月,花栏待月愁不眠。
月入君怀花满袖,故乡花月人如旧。
归来谱作花月吟,月圆花好人常寿。
燕燕复燕燕,飞飞入谁家。
昔依庭中树,今逐陌上花。
一入平康里,新愁上蛾眉。
多恐章台柳,攀析轻薄儿。
不是郑交甫,谁遗神女珠。
欲谐百年会,自解绣罗襦。
锦纹双鸳鸯,拍拍戏横塘。
翻惜野鸳鸯,不如家凤凰。
凤毛有五色,文采映清晖。
一朝不相顾,雄雌各自飞。
欢去皖公山,妄住小姑溪。
溪山镇相望,只听鹧鸪啼。
八月湖水碧,悠悠送远愁。
不见旧时剑,使妾双泪流。
故人已如故,新人犹自新。
山路夕阳下,可怜杨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