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
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
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
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
藕花深处,尚能同载曲生无。
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
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
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
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
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
藕花深处,尚能同载曲生无。
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
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九)》。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淡泊。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羁绊,将自己的精神状态寄托于大自然之中。"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则是说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愿等待那些世俗的荣誉和束缚,保持着一颗自由的心。
"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这里的“脱身”指的是精神上的解脱,而非肉体的逃离。这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想要远离尘世喧嚣的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长夏时节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即使是突如其来的风雨,也只是增加了西湖景致的意境。
"藕花深处,尚能同载曲生无。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这里诗人提到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以及对知识和文学的追求。这几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则是将自己目前的心境比喻为画中之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淡定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淡泊名利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