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后溪前柳拂堤,村南村北路高低。
葭螯火引粘萍上,田雉车惊隔竹啼。
九月重阳新节叙,满城风雨旧诗题。
青青莫萎西原草,留衬寻秋瘦马蹄。
溪后溪前柳拂堤,村南村北路高低。
葭螯火引粘萍上,田雉车惊隔竹啼。
九月重阳新节叙,满城风雨旧诗题。
青青莫萎西原草,留衬寻秋瘦马蹄。
这首《江村杂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溪流、柳树、村落、道路、芦苇、田雉、重阳节、风雨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乡村景象。
首句“溪后溪前柳拂堤”,描绘了溪流环绕,柳树轻拂堤岸的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接着,“村南村北路高低”则通过对比不同村落的道路起伏,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葭螯火引粘萍上,田雉车惊隔竹啼”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芦苇、田雉、车辆和竹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乡村氛围。芦苇上的火光与粘萍的动态,与远处竹林中传来的鸟鸣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九月重阳新节叙,满城风雨旧诗题”两句,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既提到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又通过“满城风雨”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往诗歌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
最后,“青青莫萎西原草,留衬寻秋瘦马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希望青草常绿,为寻找秋天的瘦马蹄留下美好的衬托。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江村杂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乡村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