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缠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枯缠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名为《壁画折竹杂言》。诗中通过对枯藤、重雪和湘江别离的情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枯缠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别。"
这里通过对枯藤、重雪和湘江的生动形象描绘,营造出一个清幽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诗人似乎在感慨于自然界中万物皆有离合,而这些景致也常常成为诗人情感寄托。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这两句则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人指出,即便是最精妙的艺术创造,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和传统,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这里,“摧折”可以理解为画家在取材时对自然景象进行选择性地提炼和再创作,既有摧残也有构建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本质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点。
鸿雁何联翩,联翩西北翔。
西北旷何许,逝将之塞疆。
我有一书扎,缄之金玉箱。
将以遗所思,道路阻且长。
因风托羽翼,为尔立傍徨。
去时春草青,归当秋草黄。
草黄岁将晚,毛羽恐摧伤。
愿言爱毛羽,边塞多风霜。
碧落无尘秋气高,白云捲空如海涛。
山人避俗事幽讨,眼明八极穷秋毫。
就中匡庐有佳色,飞流倒泻三千尺。
初惊白虹饮涧泉,又疑玉龙挂岩壁。
万里长风吹不收,坐令毛骨寒飕飕。
漆园傲吏去已远,长庚仙人今在不。
我生素志亦丘壑,苦因笔砚相缠缚。
何当卜邻如此图,听水看山一生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