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举话头嫌鼻祖,烧香那肯礼西方。
空房消尽闲心识,日往月来不见长。
懒举话头嫌鼻祖,烧香那肯礼西方。
空房消尽闲心识,日往月来不见长。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所作的《过竹田西堂无相庵房》。诗人以轻松随性的笔触,表达了对繁琐言谈和宗教仪式的厌倦,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领悟。"懒举话头嫌鼻祖"一句,流露出对传统佛教教义中过多理论讨论的不屑,暗示了诗人追求直接体验佛法的倾向。"烧香那肯礼西方"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形式主义礼拜的否定,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净化和超越。
"空房消尽闲心识",诗人身处空寂的庵房之中,内心的杂念逐渐消散,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认识到心境的宽广和时间的流逝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不那么重要,"日往月来不见长",形象地描绘出在静谧修行中的时间感淡化,仿佛岁月静好,无增无减。
整首诗透露出禅宗崇尚直观体验,反对繁琐仪式,追求内心清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邯郸道上车马多,行人夜火渡漳河。
邯郸女儿年十五,能弹琵琶善歌舞。
青灯朱户夜当垆,垆头酒熟唤客沽。
玉壶青丝为君系,不妨醉向邯郸途。
君不见邯郸市,昔日繁华安可拟。
鸣鸾佩玉青云间,斗鸡走马红尘里。
平原门前客如云,千载凄凉竟何是。
黄金白璧成飞灰,歌楼舞榭空流水。
伤心万事俱可嗟,草长丛台白日斜。
废苑当时在何处,旧宫今目作谁家。
古来富贵俱寂寞,有酒樽前胡不乐。
王君青云姿,志岂屑丘壑。
名家出杜鄂,少日游宛洛。
奋身匹文鹓,战羽巢鸾阁。
兴文烛雕龙,挥翰凌玄鹤。
雅志在四海,随时偃经略。
驰情继谢眺,日晏吟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