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一床室,先生三径园。
非无饭满钵,亦有酒盈樽。
不起华边坐,常开柳际门。
漫知谈实相,欲辩已忘言。
长者一床室,先生三径园。
非无饭满钵,亦有酒盈樽。
不起华边坐,常开柳际门。
漫知谈实相,欲辩已忘言。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开篇“长者一床室,先生三径园”两句,勾勒出一个隐居者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其中“长者”指的是年长有智之人,而“先生”则是对隐士的尊称,“一床室”和“三径园”分别代表了简朴的住所和宽敞的私家园林,体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
接着,“非无饭满钵,亦有酒盈樽”表达了诗人虽然隐居,但仍然不愁衣食。这里的“饭满钵”和“酒盈樽”象征着物质上的充裕,而这种充裕并不是为了奢侈享乐,而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心灵的宁静。
诗歌的后半部分,“不起华边坐,常开柳际门”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选择坐在花园的边缘,不愿意被繁华的世界所打扰,而是经常打开靠近柳树的小门,与自然进行交流。
结尾“漫知谈实相,欲辩已忘言”则透露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超脱的心态。在这里,“漫知”意味着广泛地了解事物的真相,但当想要辩论这些真理时,却又能忘记那些繁复的言辞。这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那就是在深刻理解世界之后,能够放下争辩,不再纠结于语言和逻辑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