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祈父》
《祈父》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qín / shījīng

wángzhīzhuǎzhuǎnsuǒzhǐ

wángzhīzhuǎshìzhuǎnsuǒzhǐ

dǎncōngzhuǎnyǒuzhīshīyōng

注释
祈父: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爪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
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
恤:忧愁。
靡所:没有处所。
爪士:即爪牙之士。
厎:停止。
一说“至也”。
亶:确实。
聪:听觉灵敏。
尸:借为“失”。
一说“主也”。
饔:熟食。
翻译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鉴赏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贵族子弟对父亲的哀求之作。全诗通过反复使用“祈父”、“胡转予于恤”等句式,表达了诗人希望父亲能够理解和怜悯自己的处境,寻找一个稳定的居所。这里的“王之爪牙”、“王之爪士”可能指的是侍从或是辅佐君主的人,他们渴望得到父亲的同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失去了君主的恩宠,他们将无处容身。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每句之间通过“胡转予于恤”这类词汇紧密相连,流露出一种迫切和无助的情绪。最后一句“亶不聪”意味着不被理解或是父亲的冷漠,而“有母之尸饔”则透露了一种依赖母亲的生存状态,这增加了诗中对家庭温暖和保护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贵族子弟对于家庭支持与认同的深切需求。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中秋与宾从小饮,步朱夏夫韵二首·其二

盘空雕鹗恣天游,极目云霄泪未收。

幕下风流名自擅,楼中月满兴谁浮!

行厨玉糁无兼味,促席金茎更一瓯。

佳客莫须嫌草具,欲将樽俎问前筹。

(0)

生辰得雨

湖海归来剩此身,廿年间散守江滨。

空留出岫为云态,犹作平畴课雨人。

已博斗升分涸辙,竞传孤矢正嘉辰。

长去报束惭何敢,聊伴尧天击壤民。

(0)

七十自寿八首·其八

马齿才添七十辰,恰当斗柄指双春。

古稀每叹同侪少,夏五争推置闰因。

两度杯盘邀上客,百年风月几閒人!

老夫今日成衰朽,蓬矢桑弧负此身。

(0)

奉次郊坛嘉会联句六韵酬汪中丞夏黄门见示之作兼呈同会诸公

合观非为逢嘉节,感节遥同万国欢。

家家舜日迎时景,荡荡尧天共简宽。

胜事且于玄圃见,高丘长有彩云团。

黄门殊锡纡金绶,乌府先生正豸冠。

却惭德义酬三益,莫负芳尊对二难。

领得秋香何处赠,欲依阊阖献琅玕。

(0)

赠别元默弟还龙江

岁晚藤梢谁与传,乾坤未了看山缘。

千峰踏遍还知我,百炼归来且闭关。

九万里鹏看展翅,三千年凤共和鸾。

西云影落西樵月,一幅青天两钓船。

(0)

飞云顶次韵元默弟

玉洞一山齐北极,铁桥有路到青天。

正开天眼东南阔,细袅崖烟锦绣妍。

举盏倒迎沧海日,放歌醉拍洪崖肩。

与君永结无情契,分与罗浮一半烟。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