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风烟几度逢,此行复与仙郎同。
倾城冠盖通家后,故国江山对酒中。
老忆旧游经画省,闲寻芳草到禅宫。
亦知今日游魂处,多在清淮白露东。
帝里风烟几度逢,此行复与仙郎同。
倾城冠盖通家后,故国江山对酒中。
老忆旧游经画省,闲寻芳草到禅宫。
亦知今日游魂处,多在清淮白露东。
这首挽诗《程副使挽诗》由明代诗人唐顺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追思。
首联“帝里风烟几度逢,此行复与仙郎同。”开篇即以“帝里”点明地点,暗示逝者曾是朝廷重臣,与“仙郎”并行,既表达了对逝者身份的尊崇,也暗含了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颔联“倾城冠盖通家后,故国江山对酒中。”进一步描述了逝者生前的显赫地位和生活场景,倾城之景与冠盖相随,通家之谊深厚,故国江山与美酒相伴,生动展现了其生活的繁华与高雅。
颈联“老忆旧游经画省,闲寻芳草到禅宫。”转入对逝者生前回忆的描写,通过“老忆”二字,流露出对逝者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经画省”、“到禅宫”则分别描绘了其政务繁忙与心灵归宿的场景,体现了其人生的丰富与深度。
尾联“亦知今日游魂处,多在清淮白露东。”以“游魂”寓指逝者,表达了对逝者最终归宿的想象与期待,清淮白露东的景象既宁静又略带凄凉,蕴含着对逝者离去的哀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情感与归宿的细腻描绘,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死亡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佳作。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谿盘中峰,上有莲花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
生平未得意,览镜私自惜。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
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
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
却为文章累,幸有开济策。
何负当途人,无心矜窘厄。
回瞻后来者,皆欲肆轥轹。
起草思南宫,寄言忆西掖。
时危任舒卷,身退知损益。
穷巷草转深,闲门日将夕。
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昨者初识君,相看俱是客。
声华同道术,世业通往昔。
早须归天阶,不得安孔席。
吾先税归鞅,旧国如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