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崇势利,道义渺无存。
人苟无所求,罗可张其门。
所求苟有应,冰山泰华尊。
手既能上下,势自异寒温。
天公应一笑,皆是吾儿孙。
胡为崇势利,各自有怨恩。
举世崇势利,道义渺无存。
人苟无所求,罗可张其门。
所求苟有应,冰山泰华尊。
手既能上下,势自异寒温。
天公应一笑,皆是吾儿孙。
胡为崇势利,各自有怨恩。
这首诗《古歌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周馨桂创作,通过对比世人的追求与道德的缺失,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首句“举世崇势利,道义渺无存”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过分追求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道德和正义的价值。接着,“人苟无所求,罗可张其门”进一步描绘了在没有欲望驱动的情况下,人们甚至可以轻易地打开道德的缺口,暗示了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微妙关系。
“所求苟有应,冰山泰华尊”则指出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即便是看似遥远或难以企及的目标,如冰山之于大海,泰山之于平原,也会变得无比崇高。这反映了人类在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手既能上下,势自异寒温”以手的活动能力比喻人的行动力,强调了个人的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手能上下象征着人的行动,而“势自异寒温”则表明了这些行动带来的影响,如同寒冷与温暖的区别,既有正面也有负面。
最后,“天公应一笑,皆是吾儿孙”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幽默与宽容的理解,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同时也是后人的经验教训。而“胡为崇势利,各自有怨恩”则直指社会现象的根源,提出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崇尚权势与利益,以及这种追求背后各自产生的怨恨与恩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价值。
乐清山水天下奇,中间茗屿更逶迤。
坤灵勃郁萃元气,何人卜筑开新基。
高公百年草堂在,林色川容未曾改。
地隔桃源长子孙,村标盘谷名江海。
盘谷幽栖自隐君,后人济济藉芳薰。
一溪桑梓横青野,九畹兰荪结綵云。
堂下阴森满松柏,风雨泠泠护幽宅。
岁时蘋藻荐明馨,阶前半是朱衣客。
司寇承恩著锦袍,江山掩映罗旌旄。
后来杰出况非一,上下彩凤看翔翱。
礼成叙饮复酬倡,接盏飞觥各相向。
里闬风猷出故家,朝廷礼乐归群望。
吁嗟乎湛恩馀庆奕世存,路人尽识于公门。
请君试听歌盘谷,昔日三槐安足论。
三才既判乃有人,实赖父母生其身。
乾坤奇耦法天地,在世所重惟彝伦。
彝伦攸叙厚人道,老我欲见嗟无因。
延陵孙子字叔载,衣冠萧洒多精神。
圣经贤传日披览,崇重儒硕交缙绅。
肯堂肯搆致轮奂,心在乎孝能怡亲。
机丝织就五色綵,并刀剪制衣裳新。
承颜往往悦亲意,日夕戏舞宁辞频。
金卮潋滟进佳酝,翠釜络绎供奇珍。
蛾眉鹤发笑开口,四时景物俱阳春。
缅思怡亲有古贤,老莱等辈难具陈。
姓名扬播在青史,绝代稀见犹凤麟。
而君独能为景仰,驭驾自可追逸轮。
云霄行见爱日永,乡里坐使浇风淳。
荆州虽云旧所识,倾盖何幸瞻清尘。
尔来索我怡亲诗,辞语鄙拙意甚真。
观风有待后人采,会见斯世生斯民。
《怡亲堂为吴叔载作》【明·徐庸】三才既判乃有人,实赖父母生其身。乾坤奇耦法天地,在世所重惟彝伦。彝伦攸叙厚人道,老我欲见嗟无因。延陵孙子字叔载,衣冠萧洒多精神。圣经贤传日披览,崇重儒硕交缙绅。肯堂肯搆致轮奂,心在乎孝能怡亲。机丝织就五色綵,并刀剪制衣裳新。承颜往往悦亲意,日夕戏舞宁辞频。金卮潋滟进佳酝,翠釜络绎供奇珍。蛾眉鹤发笑开口,四时景物俱阳春。缅思怡亲有古贤,老莱等辈难具陈。姓名扬播在青史,绝代稀见犹凤麟。而君独能为景仰,驭驾自可追逸轮。云霄行见爱日永,乡里坐使浇风淳。荆州虽云旧所识,倾盖何幸瞻清尘。尔来索我怡亲诗,辞语鄙拙意甚真。观风有待后人采,会见斯世生斯民。
https://shici.929r.com/shici/esHumz.html